AI芯片主要包括三類:經過軟硬件優化可以高效支持AI應用的通用芯片,例如GPU;側重加速機器學習(尤其是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的芯片,這也是目前AI芯片中最多的形式;受生物腦啟發設計的神經形態計算芯片。AI技術的落地需要來自多個層面的支持,貫穿了應用、算法機A
AI芯片主要包括三類:經過軟硬件優化可以高效支持AI應用的通用芯片,例如GPU;側重加速機器學習(尤其是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的芯片,這也是目前AI芯片中最多的形式;受生物腦啟發設計的神經形態計算芯片。AI技術的落地需要來自多個層面的支持,貫穿了應用、算法機理、芯片、工具鏈、器件、工藝和材料等技術層級。各個層級環環緊扣形成AI的技術鏈,而AI芯片本身處于整個鏈條的中部,向上為應用和算法提供高效支持,向下對器件和電路、工藝和材料提出需求。
人工智能芯片具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算法與芯片的高度契合,面向終端和云端不同需求提升計算能力;二是專門面向細分應用場景的智能芯片,如語音識別芯片、圖像識別芯片、視頻監控芯片等。當前的人工智能正處于產業化的早期階段,所有的國家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中國政府從上至下給予了人工智能高度的關注,完成了一系列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而擁有大量的數據并對數據主權的管理以及應用場景的本土化,也必將進一步助力中國本地芯片公司的崛起。而作為扎根中國的外資企業們,也應積極投身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大潮之中,在技術、市場和人才等方面和本土公司開展共贏合作,共同助力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智能芯片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目前AI芯片設計更多的是從技術需求的角度出發,如芯片架構的選擇、芯片性能指標提升等。隨著AI芯片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芯片企業除了在技術層面有所突破,還需加大應用場景的布局,以搶占更多的發展機遇。為了適應碎片化的應用市場,未來的芯片設計需要以客戶終端需求為導向,從需求量、商業落地模式、市場壁壘等各個方面綜合分析落地的可行性,借助場景落地實現AI芯片的規模發展。
IDC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IT總投資規模為1288億美元,預計2027年增至4236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約為26.9%。
市場規模方面,AI 芯片的需求正在快速擴大,根據 Frost&Sullivan 數據,2021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為 255 億美元。預計 2021-2026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將以 29.3%的復合增長率增長,2023 年將達到 490 億美元。據億歐智庫測算,2025 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4,000億元,其中基礎層芯片及相關技術的市場規模約 1,740 億元。
當前全球競爭加劇,我國AI芯片行業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期。數據顯示,到2023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206億元。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AI芯片的應用領域廣泛分布在金融證券、商品推薦、安防、消費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催生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如地平線、深鑒科技、寒武紀、云知聲、云天勵飛等。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國內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發展迅猛。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語音識別、機械控制和經濟政策決策的精準化、智能化、高效化。柔性電子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支撐,將引領和拓展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柔性人工神經形態芯片可實時模擬人類大腦進行學習與高速運算,從而滿足人工智能技術對云計算等超強處理算法的硬件需求。柔性電子的智能化特質,使得其在未來信息技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電子信息產業仍然以剛性器件和系統為主。經過近百年的技術積累,剛性器件具有成熟的加工裝備、高運行速度、高精確性、高穩定性等優點。然而,經典硅基電子學的局限性受摩爾定律的影響日益突出。柔性電子的誕生為經典電子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觸發了新形態電子設備的產生,也將使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如可折疊、可卷曲、柔性顯示器將改變現有圖片和影視的呈現形式,使得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形態更加新穎和輕便。
柔性電子皮膚可集成多種柔性傳感器,通過優化柔性器件與生物中樞神經系統界面,幫助義肢實現感知功能,賦予機器人具有、甚至超越人類皮膚的智能仿生觸覺功能。柔性健康傳感器可以貼附于人體用來對體溫、心率、心電、腦電波、血壓、汗液和血液組分等健康參數持續檢測,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存檔,實現人體健康狀況的評估與疾病的遠程診斷。柔性健康監測系統,可隨時隨地持續監測人體健康狀態。
柔性電子具有輕薄、低能耗、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調控力學性能等,特征使得健康監測系統可長期貼附于人體皮膚而不影響人們的日常活動。智能穿戴設備可將應用軟件和網絡進行無線連接,實現遠程辦公和休閑的結合,也可實現諸如基于生理電監測的意念控制技術。可植入的柔性電子設備為復雜疾病的治療,如帕金森、癲癇、抑郁癥等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柔性電子是在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礎上產生的顛覆性科學技術,能夠突破經典硅基電子學的本征局限,可為后摩爾時代器件設計集成、能源革命、醫療技術變革等更新換代等提供創新引領,是我國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
圖表:2021-2023年中國柔性芯片行業的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近幾年國家對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給予了戰略層面的關注,從2014年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IC產業視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發展,包括《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指導意見》、《十三五”規劃》等多份國家級戰略文件中都特別提出了人工智能芯片、類腦計算的發展方向。
其中,《中國制造2025》提出2020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更要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到2030年達到1萬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
政策對IC產業提出高要求的同時也表明了國家的重視度,人工智能和芯片行業同時作為國家級戰略的,人工智能芯片產業有望引領中國“芯”大步向前。
未來人工智能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要不斷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觀念上的挑戰。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期望往往很高,但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不僅受限于軟件、硬件技術的制約,也受人類對自身理解與了解程度的制約,因此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在現有制約被不斷解決、新的制約又不斷形成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螺旋式發展進步的趨勢。
如果人工智能芯片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行業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智能芯片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智能芯片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智能芯片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點企業狀況等。報告中主要運用圖表及表格方式,直觀地闡明了行業的經濟類型構成、規模構成、經營效益比較、供需狀況等,是企業了解智能芯片行業市場狀況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形式上,報告以豐富的數據和圖表為主,突出文章的可讀性和可視性,避免套話和空話。報告附加了與行業相關的數據、政策法規目錄、主要企業信息及行業的大事記等,為投資者和業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動的行業全景圖。
智能芯片產業發展前景如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智能芯片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智能芯片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智能芯片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報告對我國智能芯片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智能芯片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智能芯片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報告對于智能芯片產品生產企業、經銷商、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擬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研究我國智能芯片行業發展規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學術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智能芯片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智能芯片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智能芯片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智能芯片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云計算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根據不同的調研數據,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增長率也在逐年提高。從行業應用...
生物識別鏡頭行業是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而興起的一個新興行業。生物識別鏡頭行業是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蒲公英作為一種天然、綠色的健康食材和藥材,其市場潛力巨大。蒲公英作為一...
目前語音識別技術已進入工業、家電、通信、汽車電子、醫療、消費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據德勤數據顯示,中國智能語音市...
氣象信息化是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貫穿驅動傳統氣象業務向智能化、數字化新業態轉型發展的重要紐帶。...
汽車催化劑行業是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個行業。催化劑技術是用于減少汽車尾氣有害氣體排放的一種技術手段。汽...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