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1367.5萬輛,同比增長35.8%。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頭羊,其市場規模從2017年到2023年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為11.5千億元,同比增長65.0%。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1千億元。這一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政策推動、消費者需求提升以及產業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的汽車。這類汽車的關鍵構造主要包括電力驅動控制系統、底盤和車身。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等。純電動汽車以車載電源(高性能蓄電池)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行駛,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優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裝有兩種動力源,采用復合方式驅動,具有內燃機與車載動力電源的有效互補,節油率高,尾氣污染減少等優點。燃料電池汽車則以氫氣、甲醇等為燃料,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流,依靠電機驅動,具有高效、無污染或低污染等特點。
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查
全球市場規模: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Gartner(高德納)的預測,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同比增長33%,達到8500萬輛。其中,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預計將占到全球總量的58%,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此外,艾媒咨詢的數據也顯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24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500萬輛,滲透率將達到35%。
中國市場表現:
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可選車型豐富,諸多產品頗具吸引力,市場需求強勁。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到302.6萬輛,同比增長43.9%,環比增長29.37%。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比首次突破了50%大關,超越燃油車成為主流。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市場表現強勁,2024年第三季度累計出口量約為29.6萬輛,同比增長14.3%,占乘用車總出口量的24.2%。
技術進步與產業鏈發展:
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進一步提升,充電時間縮短,成本降低。同時,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了電動汽車的用戶體驗和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斷加強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傳統汽車制造商和新勢力造車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在中國市場,比亞迪以顯著優勢占據市場領先地位,其次是特斯拉和吉利。根據乘聯會和中汽協的數據,比亞迪在2024年1-9月的累計銷量高達274.79萬輛,遠超其他品牌。特斯拉則以其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此外,越來越多的新勢力企業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如華為、小米等,這些企業憑借其在科技領域的優勢,加速智能化應用,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分析
預計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消費者對環保和節能意識的提高,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續加強,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技術創新加速:
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升級,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未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將進一步提升,充電時間將進一步縮短,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將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產業鏈協同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較長,涉及多個環節和領域。未來,產業鏈各環節將加強協同發展和合作,提高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同時,跨行業合作和跨界融合將成為趨勢,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國際化進程加速:
隨著全球市場的開放和融合,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將積極走向國際市場,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國際車企也將繼續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本土企業展開合作和競爭,共同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在政策法規的引導、技術進步的推動和供應鏈的保障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