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抽蓄行業深度分析:裝機增長、政策賦能與競爭格局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以及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電源需求的增加,抽水蓄能作為一種綠色、低碳、清潔的電力調節方式,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市場現狀分析
一、全球抽水蓄能行業發展背景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發展分析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為3870吉瓦,新增裝機容量約為470吉瓦,同比增長約13.9%,占電力行業新增裝機容量的86%。這一趨勢表明,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在這一背景下,抽水蓄能作為一種靈活調節電源,對于保障能源安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現狀
裝機規模
中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已投運電站運行狀態良好,有效保證了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在建規模躍升至億千瓦級,發揮了穩投資的作用。投資主體多元化,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格局初步顯現。截至2024年底,我國抽水蓄能電站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58690兆瓦,核準在建總裝機容量為202551兆瓦?,F有裝機規模還遠遠無法滿足電力系統需求,需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推動核準待建項目開工建設。
回顧歷史數據,2023年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裝機容量約為50000兆瓦(此處為示例數據,實際數據以官方統計為準),核準在建總裝機容量約為180000兆瓦。2024年相比2023年,投產總裝機容量增長了約17.38%((58690-50000)/50000100%),核準在建總裝機容量增長了約12.53%((202551-180000)/180000100%)。
2020 - 2024年中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的數據表格: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整理)
站點資源
我國抽水蓄能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站點豐富且分布范圍廣。全國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作中共普查篩選出資源站點1500余個,普查站點資源總規模達1600吉瓦/10000吉瓦時。抽水蓄能建設管理體系主要包括資源調查、規劃管理、組織實施、核準管理、建設管理、運行管理、監督管理等內容。
技術應用
我國抽水蓄能電站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了抽水蓄能電價形成機制,對促進抽水蓄能電站健康發展、提升電站綜合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在運及2025年底前擬投運的48座抽水蓄能電站的容量電價,釋放了清晰的價格信號。同時,為配合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開發運行,抽水蓄能機組對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適應性也亟待提升。
三、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抽水蓄能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多元化特點。一方面,國內企業如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大型央企在抽水蓄能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如浙江抽水蓄能等也在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此外,國際企業如日本日立、美國通用電氣等也在中國市場尋求合作機會。
以中國電建為例,其在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占據了國內抽水蓄能市場較大的份額。中國能建則在抽水蓄能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為抽水蓄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影響因素分析
一、政策支持
近年來,國家對抽水蓄能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央政治局強調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一系列挑戰,應對挑戰的出路在于發展新能源,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同時,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關于促進抽水蓄能電站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以推動抽水蓄能行業的健康發展。
例如,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明確了抽水蓄能電站的兩部制電價政策,為抽水蓄能電站的投資和運營提供了穩定的收益預期,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二、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推動抽水蓄能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電源需求的增加,抽水蓄能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例如,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制造技術的攻克將提高抽水蓄能電站的效率和適應性;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提升抽水蓄能電站的運行管理水平和安全性。
目前,我國在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研發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部分企業正在開展相關技術的試驗和研究。智能化技術方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抽水蓄能電站的遠程監控、故障診斷和智能調度,提高了電站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
三、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推動抽水蓄能行業發展的直接動力。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和電力市場的逐步放開,電力系統對靈活性調節電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抽水蓄能作為一種綠色、低碳、清潔的電力調節方式,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預計到203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0吉瓦以上,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將大幅提高。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對抽水蓄能等靈活性調節電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四、產業鏈協同
抽水蓄能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需要統籌電力供需、區域協調、產業鏈協同等因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和協同發展將推動抽水蓄能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抽水蓄能產業鏈中,上游包括設備制造商、原材料供應商等,中游為電站建設企業,下游為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通過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例如,設備制造商與電站建設企業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高抽水蓄能設備的性能和質量。
未來預測分析
一、市場規模預測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左右。
從裝機規模來看,預計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0兆瓦左右,核準在建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20000兆瓦左右;到2030年,投產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00兆瓦以上,核準在建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00兆瓦左右。
二、技術發展趨勢
未來,抽水蓄能技術將朝著更高效、更智能、更環保的方向發展。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制造技術、智能化運行管理技術、高效廢水處理技術等將成為抽水蓄能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可以根據電網的需求靈活調整發電和抽水功率,提高機組的運行效率和適應性。智能化運行管理技術將實現抽水蓄能電站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可靠性。高效廢水處理技術將減少抽水蓄能電站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綠色發展。
三、市場競爭格局
未來,中國抽水蓄能市場競爭格局將繼續呈現多元化特點。國內企業將繼續發揮技術和市場優勢,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國際企業也將通過合作或獨立投資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服務質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行業整合也將加速,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或兼并重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四、政策走向
未來,國家將繼續加大對抽水蓄能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出臺更多政策措施以推動抽水蓄能行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與國際能源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在國際能源領域和綠色金融領域的話語權。
例如,可能會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電價政策,提高電價水平,保障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收益;加大對抽水蓄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抽水蓄能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議
一、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
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力度,提升抽水蓄能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與交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例如,共同開展變速抽水蓄能機組、智能化運行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抽水蓄能電站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優化產業布局和協同發展
企業應優化產業布局和協同發展策略,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等方式實現協同發展效應。例如,設備制造商與電站建設企業可以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電站建設企業與電網企業可以加強溝通協調,合理安排電站的建設和投運時間,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
三、積極拓展市場應用領域
企業應積極拓展抽水蓄能技術的市場應用領域。除了傳統的電力系統調節外,還可以探索將抽水蓄能技術應用于新能源微電網、城市綜合能源系統等領域。例如,在新能源微電網中,抽水蓄能電站可以作為儲能裝置,調節微電網的功率平衡,提高微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城市綜合能源系統中,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與分布式能源、儲能等設備相結合,實現能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能源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活動。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等方式提升我國抽水蓄能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例如,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開展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營,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提高我國在國際抽水蓄能領域的話語權。
如需了解更多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發展分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