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之下,崛起于線上的淘品牌黯然失色,各大廠商紛紛展開了自救之路。要如何布局線下才是正確姿勢呢?
“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因為馬云是首富,所以一般認為他說什么都對。被馬云的“新零售理論”刺激最深的莫過于線上起家的一眾淘品牌,最近兩年淘品牌可以說面對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急需找到新的出路,但是馬云所謂的線上走向線下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嗎?答案很可能沒有這么簡單。

淘品牌遇到的危機 今年的雙十一再次刷新了交易記錄,電商持續著“繁榮”,然而繁榮也掩蓋不住眾多線上服裝電商的失意,今年女裝排行榜前十名當中只有韓都衣舍一家入榜,以往淘品牌霸榜雙十一的“盛況”不在,而且可怕的是,未來也看不到淘品牌能重新崛起的勢頭。
面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導致淘品牌風光不再。先來看一下淘品牌的內憂,流量紅利不在了。
淘品牌是淘寶流量紅利的產物,憑借初期淘寶的賣方市場優勢,隨便打造幾個爆款,憑借低價質優,賣家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淘品牌。但現在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大增,每獲得一個新用戶,商家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至于外患,就更令淘品牌感到窒息了,就是這些傳統廠商的積極觸網。傳統品牌之前并不重視電商,但現在很多大品牌都把電商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了,由于傳統品牌具有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調性,只要價格上稍作調整,分分鐘教淘品牌做人。
這些所謂的內憂外患還不是最可怕的消息,最可怕的還在于未來的消費趨勢,消費升級是未來的大勢,沒有品牌調性的淘品牌可能就是被拋棄的第一批對象。
傳統品牌大批關店,淘品牌憑什么奔向線下 問題的嚴峻性已經顯而易見了,很多商家也都開始進行了艱難的“自救之路”,馬云的“新零售理念”出來的正是時候,為很多人指出了方向--就是線下。
奔向線下就能解決淘品牌的一切問題嗎? 先上一組殘酷的數據:在2016年上半年,七匹狼關掉了519家店,艾格236家,佐丹奴190家,GAP銷售額下滑嚴重......
在這份不完整的名單當中,各種類型的服裝廠商均在列。這些傳統廠商耕耘線下多年,品牌調性也都鮮明十足,尚且難以逃脫關店的命運。毫無線下運營經驗的淘品牌,有多大的把握能比它們活得更好?
即使把范圍縮小到相似調性的快時尚細類中,線下的經營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除了ZARA、優依庫之類,國內品牌幾乎沒有一個特別成功的案例。
所以很多業內人士發出“不要做線下,做了肯定是坑”的感嘆。但現在現實的問題不是感嘆和埋怨能解決的,做線下可能是在找死,但什么都不做是就是在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