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消息,近日,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據了解,央行推動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臺試運行,春節后央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也將正式掛牌。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央行將成為首個發行數字貨幣并開展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那么央行發文要求試運行的數字貨幣究竟是什么呢?推出數字貨幣有什么意義?它和電子貨幣、虛擬貨幣是一回事嗎?
數字貨幣和電子貨幣、虛擬貨幣的區別
其實,數字貨幣是指數字化人民幣,是一種法定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身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它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具有本質不同。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手機銀行等其實都是電子貨幣,并非是數字貨幣。這些都是基于電子賬戶實現的支付方式,本質上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
而且,它跟Q幣、比特幣相比也完全不同。平常所說的Q幣、比特幣,這些都屬于虛擬貨幣,與數字貨幣相比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發行者的不同。
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發行者不是央行,而且也只能在特定的虛擬環境中流通,比如騰訊Q幣以及其他的游戲幣等;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于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比特幣是非法定數字貨幣。
央行此次要求試運行數字貨幣,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其實,據專家分析稱,今后若實施數字獲此,儲戶則無需存款保險了。因為央行不存在違約風險;其次,持有大量資金的貨幣經理可以選擇央行賬戶做隔夜存款,而非選擇影子銀行;第三,紙質貨幣供給的成本將完全消除;第四,央行支付儲戶利息將十分便捷,以利于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
那要是數字貨幣推廣后,我們的銀行卡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對于這個問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科技司副司長姚前解釋稱,銀行卡作為一種媒介,起到了鑒權的作用(是指驗證用戶是否擁有訪問系統的權利),這也就是說,銀行卡承載了賬戶、密碼的作用,用于識別用戶身份。但是隨著技術進步,以后用戶身份認證會被其他鑒權方式所取代,比如指紋認證、面部認證、電子錢包等等。因此,隨著技術進步,銀行卡未來可能會消失。
“中國人口多、體量大,換一版紙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十年。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貨幣流通條件復雜,社會支付需求多樣化,”姚前稱。
同時,姚前還進一步分析師稱,數字貨幣的流通使用需要一定的條件,它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因此在較長時期內,數字貨幣和紙幣將并存流通。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7-2022年禮品包裝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
《2017-2022年連鎖商業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
《2017-2022年連鎖超市項目商業計劃書》為中研普華公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