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煤炭、運費及各項原料成本的持續猛漲,瓷磚漲價的呼聲此起彼伏,截止目前,瓷磚漲價仍在繼續,成為陶企密切關注的熱點話題。同時,2017開年后,環保風暴席卷全國,大量瓷磚生產線被要求停產和延遲點火,部分產品產能因此供應不足。
在這兩大因素影響下,各產區漲價通知單漫天飛揚,多數產區自去年來經歷了三輪以上的調價,個別陶企甚至半年內調價6次。據本報記者日前調查了解,過去的半年時間里,高安、夾江、河南、河北、山西、山東臨沂等產區,產品價格累積上漲幅度普遍達到10%~20%,部分熱銷產品,漲幅超過20%。
成本上漲仍在持續,陶企漲價亦仍在進行。有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往年慣例,預計5月底6月初,市場就會轉入淡季,陶企庫存再次攀升,價格上漲勢頭或將被遏制和回落。
磚價漲幅遠低于各項成本漲幅?
微利時代,陶企成本上漲仍在持續!
自2016年8月份以來,煤價與運費率先開啟“漲價模式”,隨后漲價大潮滾滾而來——隨環保政策的大幅收緊,各大原輔材料都被裹挾進入漲價大軍,緊接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產業鏈,自上而下,劇烈影響下游行業的波動與震蕩。
據陶企透露,煤炭、鋼鐵、化工原材料價格漲幅尤為明顯。其中,廣東地區煤價已從去年低谷時期的500多元/噸一路上行,狂飆突進,如今已攀升至每噸售價1000元以上。依此漲幅,以一條生產線每月用煤量2000噸為計,按現行的市場價,煤炭每噸上漲500元,每月生產成本將增加100萬元,一年按10個月的生產周期計算,每條線年生產成本將增加1000萬元。
紙箱采購成本的增加,也給陶企帶來不小壓力,據廣東陶企介紹,去年低谷時期,紙箱價格僅為2.5元/個,而現在已經漲到3.7元/個,漲幅達到50%。“以一條日產能為16000m2的地磚生產線為例,每天的紙箱使用量為8000個,僅紙箱一項,一條線一個月的成本就增加30萬元。”
除此之外,氧化鋁、氧化鋅、氧化鋯、色料、片堿等原料成本亦大幅持續上漲,部分產品價格甚至創近五年來新高。這反映到瓷磚生產上,便是漫天飛揚的漲價通知。
據本報記者了解,自去年10月份開始,瓷磚漲價消息即已在業內瘋傳,到目前為止,多產區陶企已完成兩三輪價格上漲。但陶企均表示,盡管廠家紛紛上調產品價格,但調整幅度遠低于各項原料漲幅。
多位廣東陶企銷售負責人表示,廣東陶企的品牌化運營較為成熟,品牌的特性是價格穩定,因此無論生產成本如何波動,廣東企業的價格體系都相對較為穩定,但在持續上漲的成本壓力下,也有陶企開始動搖,“開年來,我們的產品價格上漲了5%”。有廣東陶企向本報記者表示。
而更多陶企則通過產品的推陳出新緩壓。“我們今年推出的瓷片新品,價格對比原有產品高出30%。”佛山一家知名瓷片生產企業營銷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盡管新品售價較高,銷售壓力較大,但在成本上漲壓力下,這也是無奈之舉。
高安:產品價格同比普漲,拋光磚、瓷片漲幅達20%
開年至今,泛高安產區相當部分陶企反映產品缺貨,尤其是拋光磚和瓷片排產緊張,一方面,由于近兩年拋光磚價格持續走低,企業沒有利潤空間,導致廠家紛紛改產拋釉磚;而瓷片亦連續兩年未增新線,導致這兩大品類產品出現缺貨情況。
產品脫銷,也讓價格水漲船高。據悉,僅開年至今,泛高安產區就已經有企業連續發出了兩輪調價,部分企業甚至是第三輪調價。
奧巴瑪陶瓷營銷總經理王備荒此前對記者坦言,產品漲價更多取決于市場的供需情況,成本上漲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因此,今年開年市場情況普遍較好,很多廠家的庫存量也大幅減少,讓企業能夠真正上漲產品價格。
去年下半年來,隨煤炭、原材料以及物流價格上漲,泛高安產區大部分企業開始對產品價格進行上調,然而受去年市場銷售壓力較大影響,僅拋光磚、瓷片以及仿古磚等品類產品價格真正實現了小幅上漲。盡管從去年8月底到春節放假前,泛高安產區先后發起了三輪漲價潮,但更多時候是雷聲大、雨點小,總體處于穩中略升狀態。
據記者了解,以800×800mm規格普通拋光磚為例,去年6月份高安產區均價為12元/片,部分廠家甚至低于此價格在售,但到去年底,同等規格拋光磚價格均價上漲到12.5-13元/片,而到今年開年后,價格再次上調,目前大部分廠家的價格在14元-14.5元/片以上,漲幅達到20%。
拋光磚生產線急劇減少,導致產品供應緊張,再加之成本上漲,是拋光磚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的主要原因。
瓷片“身價”同樣大幅上漲。王備荒告訴記者,以300×600mm規格普通噴墨瓷片為例,去年第一輪漲價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價格在2.6-2.8元/片之間,即使去年發起了幾輪漲價,但受銷售壓力影響,執行的企業并不多,并且漲幅也僅在0.05元-0.1元之間,但今年開年后,大部分瓷片廠家開單價均達到3元/片。
全拋釉作為近兩年泛高安產區主流產品,不僅生產線快速增長,新窯、大窯在今年也將進入新的發展規模。當前泛高安產區拋釉磚生產線已近40條,產能的擴大給該產品價格帶來激烈的競爭。據悉,去年上半年高安產區800×800mm規格全拋釉均價還處于18元/片,金剛釉22元/片,然而即使面對成本上漲壓力,拋釉磚價格仍然急劇下滑。截至目前,高安產區全拋釉價格僅為17元/片,而金剛釉價格亦低于20元/片。
“即便如此,拋釉磚產品相比拋光磚系列,不僅擁有較厚的利潤空間,也有較大的調價空間,這是很多企業改產或者擴建拋釉磚生產線的主要原因。”華碩陶瓷營銷副總經理黃晨子表示。
記者了解到,除了拋光磚、瓷片、拋釉磚等系列產品價格體系有明顯變化;其他小地磚、西瓦產品價格相比去年也有小幅度上漲;外墻磚產品近兩年產能增加不大,價格相對最為穩定。
自去年下半年成本上漲后,外墻磚產品價格也有所上調,但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外墻磚市場銷量萎縮,產區內一些外墻磚生產線紛紛改產為西瓦、薄板等品類。
夾江:節后兩次大規模調價,各品類漲幅均超10%
瓷磚價格上漲是開年后行業一大熱點,而且隨著各類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帶動了瓷磚價格上漲的持續,以夾江產區瓷磚價格為例,今年春節過后已經出現了兩次大規模調價,各類產品漲幅均已超過10%。
調查中記者發現,由于春節過后產區環保大整治,導致大面積生產線未能及時恢復生產,造成瓷磚供應緊張,所以陶企在去年年底公布的調價基礎上再次上調磚價,從而引發了開年后首輪漲價風潮。緊接著夾江政府發布《關于陶瓷企業停止使用煤氣發生爐的通告(夾府通〔2017〕2號)》,要求夾江境內所有陶瓷企業煤氣發生爐必須在6月30日前全部停止使用,從而再次引發產區瓷磚價格上調風潮。
據了解,首輪價格調整,只是讓原本觸底的瓷磚價格恢復至正常合理價位,而第二次價格調整則是從合理價位上調至與市場接軌。
根據記者調查了解,去年低迷時產區內各類常規產品的最低出廠價分別是:300×600mm系列普通瓷片為2.2元/片,300×300mm系列小地磚為1.2元/片,800×800mm系列普通拋釉磚為15元/片,800×800mm系列普通拋光磚為13元/片,600×600mm系列普通仿古磚為4.8元/片。
而今年春節過后,產區各類產品價格全面上調,其中在首輪價格調整中,瓷片、全拋釉、拋光磚、仿古磚等價格漲幅均接近10%,出廠售價已經恢復到正常的價位。而在第二輪價格調整中,部分產品價格漲幅已經達到15%,如今普通瓷片出廠價為2.6元/片、普通小地磚出廠價為1.5元/片、普通拋釉磚出廠價為16.5~17.5元/片、普通拋光磚出廠價為14.5元/片,普通仿古磚出廠價為5.8元/片。
多家陶企負責人表示,雖然瓷磚價格上漲幅度很大,但企業并未從中獲利,甚至還要往里倒貼利潤。“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運輸成本上漲、紙箱價格上漲等一系列生產成本的上漲,早已瓜分完瓷磚價格上漲的利潤。所以對企業而言,瓷磚價格上漲是受到生產成本上漲的帶動,而不是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持續的旺銷是帶動價格上漲的基石”。截至目前,產區內各陶瓷企業的銷售都非常穩定,排隊到企業拉磚的車輛也很多。對此,建輝陶瓷市場部經理陳友俊表示,開年后終端經銷商都會備一部分貨,尤其是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對經銷商吸引更大,這關系到經銷商一年的銷售推廣方向。但是市場能否持續保持開年后的良好銷售勢頭,還有待時間檢驗。
北方陶企平均漲價3次以上累計漲幅達10%-20%
去年以來,在原材料、煤炭、運費、融資及環保成本瘋狂上漲的帶動下,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北方產區掀起了一輪接一輪的漲價浪潮。據調查了解,自去年9月份以來,北方多數陶瓷企業至少上調了3次價格,而累計漲幅少則在10%左右,多則達到了20%。尤其需要關注的是,目前這種漲價勢頭并沒有絲毫減弱,甚至還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北方陶瓷企業銷售大多以批發為主,近兩年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下,陶瓷企業努力學習借鑒佛山、淄博等產區的經驗,更加注重開發新的產品、提升產品品質,加快品牌建設。特別是一些有實力的陶瓷企業,投入重金購置了先進的生產設備,聘請了高端的專業技術人才,不但豐富了產品種類和結構,產品品質甚至可以媲美淄博、佛山產品。
但是讓這些陶瓷企業有些沮喪的是,雖然有過硬的產品品質,銷售價格卻始終難以與品質匹配。中端的產品只能賣低端的價格,是許多陶瓷企業面臨的尷尬處境,微薄的利潤讓很多陶瓷企業難以為繼。
始于去年的漲價潮的主要誘因是成本的瘋狂上漲,不僅僅是原材料、煤炭、運費大幅上漲,動輒上千萬的環保投入、融資難度越來越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當陶瓷企業最后一點利潤被“剝奪”,被迫以提高產品價格來應對。去年以來,很多企業連續多次提高產品價格,漲幅也創新高。
專注于生產內墻磚的中洲陶瓷營銷總經理陳愛告訴記者,“我們去年漲了5次,今年漲了1次,累計上漲0.5元左右,價格上漲超過15%。
而以生產地磚為主的國邦陶瓷則漲了3次,累計漲價超過2元。“我們最近又漲了一次,現在行情好,產品供不應求”。國邦陶瓷營銷總監連秋秋說。
有相關人士表示,表面上看價格提升不少,但是廠家的利潤空間并沒有增加。其實廠家漲價也是被迫,因為成本漲了,利潤又那么薄,廠家不漲就會賠錢,就難以生存。
另外,春節后,環保部對多個省區進行了環保督查,一些產區企業難以滿負荷正常生產,在一定程度和區域中改變了供求關系,個別區域和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也是今年多數廠家能夠繼續漲價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往年的慣例和今年的市場情況,估計5月底6月初,市場就又會轉入淡季。當市場供大于求、陶瓷企業庫存再次攀升,不但價格上漲的勢頭將被遏制,或許還會有一定的回落。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O2O絕對算得上電商領域的O
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計總融資3125.0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