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背后
2016年下半年開始,存儲器市場出現供需缺口,需求量持續增長。智能手機和服務器市場對內存和SSD需求旺盛,特別是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持續大幅增長,新一代iPhone產品的推出,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儲器產能,同時數據中心建設帶動服務器用存儲器持續增長,固態硬盤在PC中替代機械硬盤也增加了對NAND閃存的需求。
供給正在持續收縮。三星、海力士等企業正逐步將2D NAND Flash(二維閃存)轉移至3D NAND Flash(三維閃存),2D NAND Flash基本停止擴產。3D NAND Flash作為一種新興的存儲器,擴產需要較長時間,閃存產能增長幅度放緩。全球主要閃存廠商的3D NAND Flash目前產出超過NAND閃存產量的一半。目前DRAM生產工藝微縮進入到20納米節點,工藝制程繼續微縮、良率提升的難度急劇上升,經濟效益不好,因此,各大DRAM廠對先進技術開發、資本支出持保守態度,DRAM總體產能增長大幅放緩,DRAM供給相對穩定。預計到2018年,隨著3D NAND Flash產能和良率不斷提升以及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存儲器供應緊張局面有望緩解。
這一輪漲價或改變全球存儲器競爭格局。三星成為存儲器漲價的最大贏家,三星有望在2017年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從去年三季度以來,存儲器漲價扭轉了三星在Note 7手機大量召回帶來的不利局面。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今年二季度,存儲器持續漲價推動三星半導體部門營收創出新高,有望達到149億美元,高于英特爾的144億美元(預估值)。我們預計三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主導全球存儲市場的定價權。與三星半導體高歌猛進不同的是,東芝(Toshiba)半導體業務發展陷入了尷尬境地。東芝公司的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在美國發展的核電業務出現了巨虧。為扭轉不利局面,東芝管理層欲出售半導體閃存業務。業界認為,東芝閃存業務售價將在180億美元以上。目前,博通(Broadcom)、臺灣鴻海、SK海力士以及西部數據(WD)等公司都對競購表示出了濃厚興趣。更新的消息是,蘋果和亞馬遜將聯手臺灣鴻海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究竟花落誰家,或許6月中下旬市場就會給出答案。這也反映出,在全球范圍內,半導體閃存資產仍是一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漲價對下游智能手機和PC廠商來說十分不利。存儲器漲價大幅增加了智能手機和PC廠商的成本,特別是存儲器成本占比相對較高的中低端智能手機,侵蝕了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智能手機產業,PC廠商則面臨PC出貨下滑與存儲器供給嚴重不足的雙重壓力。目前部分智能手機已經漲價,幅度在100~500元不等,改變了智能手機以前一直降價的歷史。蘋果新機型6月初正式進入量產,服務器市場對存儲器需求持續增長,國產品牌手機進入銷售旺季,這些因素均加劇了存儲器的供應緊張程度,部分智能手機廠商拿貨可能延遲甚至短期內拿不到貨。根據IC Insights的預計,2017年DRAM價格漲幅將達到39%,閃存(Flash)漲幅也有望達到25%。對PC廠商而言,SSD取代普通硬盤是趨勢,PC行業近年來增速放緩,訂單不穩定也導致存儲器廠商不太愿意投入資源在PC用存儲器上。
中國存儲器產業起步較晚,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存儲器市場,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以及大量資本投入的背景下,通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與引入半導體巨頭,有望實現存儲器產業的“彎道超車”,在全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已形成南京、武漢、晉江三足鼎立之勢。國內存儲器目前主要依靠進口,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網的數據,我國每年進口的存儲器金額約為600億美元。為此,國家下定決心發展存儲器產業。2016年7月,紫光控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240億美元成立了長江存儲。長江存儲主要從事3D NAND Flash的芯片與制造,旗下擁有全資子公司武漢新芯。武漢新芯成立于2006年,2008年開始量產,擁有12英寸集成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能力,其閃存與影像傳感器制造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布局了物聯網領域,同時從事SOC、三維集成、MCU平臺等工藝技術的研發與生產。
紫光集團官方網站顯示,由其投資的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于2017年1月正式簽約落戶南京,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主要產品包括3D 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項目一期投資約100億美元,月產芯片10萬片。晉華集成電路官方網站顯示,晉華集成電路是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晉江能源投資集團等共同設立的集成電路企業,于2016年2月在福建晉江成立,投資56.5億美元,建立12英寸內存(DRAM)晶圓制造生產線,通過與臺聯電合作共同研發先進存儲器技術和制程工藝。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養生旅游產品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產業用紡織品研究報告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優碳鋼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