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17年上半年全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后,各省份密集曬出各自的經濟“半年報”。
數據顯示,除了北京外,其他省(區、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均高于或與全國增速持平。
從增長動力方面來看,各省(區、市)普遍處于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階段。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部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高輝清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傳統工業發展中的比較優勢逐漸消失,而新動能的崛起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力支持。
區域協調性增強
在已公布“半年報”的19個省(區、市)中,北京GDP同比增速為6.8%,略低于全國6.9%的增速,天津、上海、山西增速與全國持平。其余15個省(區、市)的GDP增速均明顯高于全國水平,貴州和重慶更是突破了10%,重慶以10.5%的增速居于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相同的增長速度,對每個省(區、市)來說意義也不盡相同。山西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在19個省(區、市)中排名靠后,但這是山西經過2014年一季度以來的13個季度后,增速首次步入合理區間。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曉東稱,這標志著山西經濟發展已經由“疲”轉“興”。
從GDP總量來看,東部地區依舊占據領先地位,北京、山東、上海、福建上半年生產總值均破萬億元。
從GDP增速來看,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高于東部地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表示:“中西部地區加大了發展力度,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向西開放的機遇,培育出新的動能。中西部加速發展,使中國地區的總體差距縮小,表明區域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增強。”
服務業成為主要動力
從19個省(區、市)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服務業正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山東、湖北、四川、陜西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以上,重慶、天津、山西、湖南、海南、云南、上海、北京更是占比過半。
當然,與世界發達地區相比,各省(區、市)在服務業發展上仍有較大進步空間。陳耀表示,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服務業占GDP比重一般達到80%以上。今年上半年數據中,只有北京的服務業占GDP比重為82.2%,其余省(區、市)均低于80%。
“服務業比重提高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向前推進的重要標志。”陳耀認為,“過去長期以工業、制造業為主體,高消耗產業占比較大,而服務業的增長使得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得到緩解。”
新動能加快成長
從19個省(區、市)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以高新技術、分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動能開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以上半年GDP總量較大的山東為例,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1%,比規模以上工業高3.4個百分點。同時涌現出一批新產品,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倍、1.3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到175.7億元,增長了34.4%。
今年上半年,作為傳統動能代表的房地產,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個省(區、市)出現了投資增速回落的情況。但不少省(區、市)受去庫存政策的影響,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呈現增長的趨勢。其中,重慶增長較快,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3.8%,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48.8%。
“中國新動能的崛起不僅短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舊動能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從長期看給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支持。”高輝清說。
高輝清認為,目前,各地經濟新動能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速度快,二是總量小,三是碎片化,四是還沒有形成持續發展趨勢。“未來在政府制度創新、市場機制驅動和企業積極參與等有利因素推動下,經濟動能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并由碎片化逐步轉化為集群化,最后形成穩固發展新潮流。”高輝清說。
?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證券日報消息,股東大會召開四天后,樂視網選出了新董事長,地產界大佬孫宏斌正式入主。但備受外界關注的賈躍亭的行蹤...
牽扯入千萬元訴訟案、多家分行曝出風險事件、同業監管趨嚴下的轉型等問題都在考問著南京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水平。 千...
“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被再次強調,而去年年底的中...
7月17日,滬指收盤重挫1.43%,創業板指更是暴跌5.11%,創下年內單日最大跌幅和兩年半以來的新低。對此,業內人士認6...
在中國,移動支付有著龐大的“粉絲群”,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大部分人購物時都會用手機“掃一掃”付款。二維碼也成為...
截止到今年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連漲8個月。一向穩重低調的銀行理財越來越吸引投資者的眼球。不過,7月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