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不進則退。黃金衍生品情報分析把握有力發展方向!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近期,國際油價大跌、美股連遭拋售、全球經濟放緩擔憂加重等因素刺激了市場避險需求,投資者紛紛涌入金市,金價節節攀升。24日,COMEX黃金期貨盤中高見1273.9美元/盎司,刷新6月26日以來新高;收盤時報1272.5美元/盎司,10月以來累計上漲6.4%。與此同時,衡量投資者E
近期,國際油價大跌、美股連遭拋售、全球經濟放緩擔憂加重等因素刺激了市場避險需求,投資者紛紛涌入金市,金價節節攀升。24日,COMEX黃金期貨盤中高見1273.9美元/盎司,刷新6月26日以來新高;收盤時報1272.5美元/盎司,10月以來累計上漲6.4%。與此同時,衡量投資者情緒的黃金ETF持續增倉,截至目前,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持倉已升至774.14噸,創8月中旬以來最高。
隨著金價持續走高,港股市場上多只黃金股股價得到提振。多家機構預計金價將在2019年繼續出現上漲行情,由此帶動黃金行業公司的業績增長和估值提升,港股黃金板塊有望回暖。
黃金股避險價值顯現
隨著市場擔憂情緒持續升溫,港股市場在12月份也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收官成績。12月份以來,香港恒生指數累計下跌3.23%,截至12月24日午間收盤(受節假日影響,港股12月24日下午、25日全天休市),報25651.38點。反觀港股黃金板塊,得益于其避險屬性,12月表現整體優于大盤。
數據顯示,在港交所主板掛牌、所屬恒生行業(二級)為“黃金及貴金屬”的16只股票中,除去瑞金礦業處于停牌期,只有6只股票在12月下跌,反映出了黃金板塊整體上較強的抗跌性。多只股票在12月累計取得大幅上漲,漲幅居前的分別是壇金礦業(45.83%)、山東黃金(11.81%)、中國罕王(7.87%)、招金礦業(6.98%)和金山能源(4.84%),由此可看出,黃金股的避險價值凸顯,受到市場投資者青睞。
市場分析認為,黃金股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大盤下跌的風險,因此近期市場的低迷走勢也推升了投資者對黃金股的持有偏好。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從宏觀邏輯的視角來看,美元近期的趨弱以及黃金抗風險抗通脹的特征推動了黃金價格的上漲,從而給黃金行業的上市公司帶來一定的收益,二級市場上的黃金板塊也會相應地跟隨受益。
機構看漲黃金股前景
隨著黃金看漲的聲音越來越多,港股黃金板塊也重新獲得市場關注。近期,多家機構表示,看好黃金股前景,并認為黃金股既能隨著股市回暖上漲,又能在股市趨冷的行情下避險。
富蘭克林股票團隊分析師史蒂夫·蘭德表示,目前的黃金價格接近邊際成本,這代表了許多黃金礦業公司長期保持業務所需的水平。因此,即使黃金價格相對小幅上漲也會對公司的預期現金流產生巨大影響。他強調,“雖然我們認為如果黃金價格上漲,這個領域的公司能夠展現顯著的上行潛力,但我們也相信該行業的許多公司都能夠在價格進一步的下滑中生存下來。大多數礦業公司一直專注于改善其運營成本結構、債務償還和資產合理化,這將提升它們未來業績的潛力。因此,我們仍然看好以黃金和貴金屬為重點的股票所擁有的商機。”
匯豐銀行首席商品分析師詹姆斯·斯蒂爾也認為,未來黃金需求上漲潛力巨大,黃金相關投資也更具潛力,例如黃金股。同時,他表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在未來都將有巨大發展,從而帶動黃金需求“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的黃金需求人均數量仍然非常小,這表明了上升空間巨大。”
黃金企業當前如何做出正確的投資規劃和戰略選擇?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環境污染、老齡化、亞健康…這些全球問題迫使消費者尋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營養補給、減重、水...
2017年之后,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煤炭、鋼鐵領域擴大至電解鋁等行業。然而,對比鋼鐵行業的整體性回暖,電解鋁企業...
割膠,是一個讓兩方都很難受的事情,膠樹痛苦,膠農辛苦。然而,近些年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讓情況變得更糟。膠賤傷...
最近,中國的小米公司召開了一次全球供應商會議,探討在印度開設零部件制造廠的可能性。該公司曾表示,如果供應商在印...
據外媒報道,LG電子已加入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FTC)對芯片巨頭高通的1.03萬億韓元(約合9.15億美元)反壟斷訴訟。據7...
根據研究機構君迪今年發布的質量研究報告,中國消費者對于車內異味更加敏感,這對于聚氨酯等車用非金屬材料的性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