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長隆、宋城、中青旅、港中旅、華僑城等傳統旅游地產開發企業的業績仍保持快速增長;萬達、碧桂園、恒大、綠地、新華聯、萬科、中弘等實力房地產企業還在持續加碼旅游地產;平安、復星、長影等其他領域的實力企業也還在積極布局旅游地產。
據了解,長隆、宋城、中青旅、港中旅、華僑城等傳統旅游地產開發企業的業績仍保持快速增長;萬達、碧桂園、恒大、綠地、新華聯、萬科、中弘等實力房地產企業還在持續加碼旅游地產;平安、復星、長影等其他領域的實力企業也還在積極布局旅游地產。
整體來說,中國旅游地產在經歷了2007-2012年的井噴發展、2013-2015年的轉型回落,到2016年再次風起云涌,中國的旅游地產業度過了全民參與式的非理性繁榮,也步出了大眾唱衰的陰霾,開始踏上模式清晰、百花齊放的健康發展之路。
從開發規模看,2016年,開發企業逐步意識到,旅游地產開發風險較高,進入和開發都較為謹慎,因此項目數量增長較少。截至2016年底,累計旅游地產項目總數為8918個,全年旅游地產項目數量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中國旅游地產實際完成投資額高達12997億元,達到歷史新高點。
隨著旅游地產復合化程度提高,項目規模呈現上升趨勢,開發體量上有小幅上漲,全年累計旅游地產總建筑面積為310736.1萬平方米。從項目所依托的資源來看,國民休閑度假旅游時代產品多樣化影響,項目數量和用地面積最多的是包含“主題公園”、“游艇碼頭”、“古鎮”等在內的其他旅游地產,分別新增110個項目和6001萬平方米用地;緊隨其后的則是“山地旅游地產”,有83個新增項目和4235萬平方米新增用地。
近年來,我國交通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尤其是高鐵發展極為迅速。到2020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以高鐵、地鐵為主要依托的交通,使得城市內出行變得便捷,大大激發了人們節假日出行的熱情,并促使游客更傾向選擇“休閑度假游”和“深度游”,催熟旅游度假市場,為各地發展旅游地產帶來機遇。
對于開發商來說,良好的市場就是未來的保障。所以說,就目前來看,國家房地產行業的總體趨勢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旅游地產也會向著長期、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逐漸成為第三產業中很強大的一個支撐。旅游地產市場基本呈現“一級城市靠地產,二、三級城市靠資源”的涇渭分明的發展態勢。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級城市的旅游房地產基本上走“地產”路線,以人造景區、景點來配套于住宅、酒店、社區等的開發;而二、三級城市的旅游房地產則主要走“旅游”路線,依托區域的高等級旅游資源進行項目配置。
萌芽階段:20世紀80-90年代,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尤其是改革開放較早的省市,房地產建設較多,供過于求,出現房屋空置,這為旅游地產的產生提供了機遇。對于主要集中在旅游城市、沿海地區和比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的空置房屋來說,最合理的也最為有效的利用方式便是將其作為旅游物業,達到雙贏的目的。1994年前后,海南的三亞、廣東的珠海,提出要發展休閑度假,打造頂級旅游勝地。
發展階段:21世紀以來,房地產業和旅游業分別稱為我國拉動內需的兩個熱點行業,發展勢頭十足,并且隨著城市房地產開發重心逐漸偏移,房地產市場進入新一輪整合過渡期,市場投資和消費模式逐漸轉變,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銷售市場都出現了萎縮的前兆。大量的傳統房地產資金開始開辟新的領域,其中就包括旅游度假物業的開發。旅游交換平臺逐步形成,住宅消費開始由需求型向舒適型轉移,旅游需求多元化,使旅游地產業進入了新一輪發展時期。旅游地產類型也從單一的酒店、主題公園轉向游樂設施、度假別墅、第二居所等多元化并存的發展態勢。
快速發展階段:我國旅游房地產呈快速發展之勢,僅涉足旅游地產的公司就超過兩百家,并且無論是房地產界還是旅游業界內都十分看好未來我國的旅游房地產市場。其中以“高爾夫、山地、滑雪、沖浪、野外運動”為主題的休閑度假住宅、別墅、酒店近百家。從最早的深圳華僑城旅游主題公園項目拉動地產開發到后來的海南“南海傳說”、三亞、博鰲等,旅游房地產項目在全國層出不窮,取得了較大的市場反映。
旅游地產是依托周邊豐富的旅游資源而建的、有別于傳統住宅項目的融旅游、休閑、度假、居住為一體的置業項目,包括休閑度假村、旅游景區主題休閑公園、分時度假酒店、海景住宅、景區住宅等。較之一般的住宅,旅游房地產的特點和優勢在于它是旅游業和房地產業的無縫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觀、建筑景觀,同時擁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極高的投資價值。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旅游地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地產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然而,在一大波大干快上之后,有客流無住戶的窘境、有住宅無配套的尷尬,禁錮了旅游地產的發展,著名的海南爛尾樓、膠東空城等成為旅游地產的一道傷疤。隨著特色小鎮熱潮的掀起,加上2017年初國務院首次將“旅游+”概念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旅游地產似乎找到了突破窘境的出路。除了“旅游+ 地產”之外,“旅游+ 商業”“旅游+ 文化”等新模式的衍生為旅游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阿那亞的紅極一時,華僑城、萬達城的遍地開花,仿佛為旅游地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傳統住宅開發面臨“天花板”危機的當下,旅游地產再次被業界給予厚望,在此方面的探索與嘗試也在不斷加強。相信在“旅游+”戰略的指引下,在“特色小鎮”熱炒的加持下,旅游地產終將迎來屬于它的“又一春”。
目前,中國旅游地產的開發模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分類方式,有不同的開發模式。如根據旅游地產是否經過合理的科學規劃可劃分為隨意型、規劃型以及兩者兼有的混合形式;而按照旅游地產功能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居住、觀光、度假、接待等類型;從開發布局結構的角度進行的劃分,可分為疊加、景區伴生、增長極、點-軸等模式;依托環境的不同可分為自然資源依托模式、新城舊城模式、克隆模仿模式、行業嫁接模式和文化主題模式五種開發模式。
近年來,我國交通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尤其是高鐵發展極為迅速。到2020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以高鐵、地鐵為主要依托的交通,使得城市內出行變得便捷,大大激發了人們節假日出行的熱情,并促使游客更傾向選擇“休閑度假游”和“深度游”,催熟旅游度假市場,為各地發展旅游地產帶來機遇。
對于開發商來說,良好的市場就是未來的保障。所以說,就目前來看,國家房地產行業的總體趨勢是在理性的指引下,旅游地產也會向著長期、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逐漸成為第三產業中很強大的一個支撐。旅游地產市場基本呈現“一級城市靠地產,二、三級城市靠資源”的涇渭分明的發展態勢。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級城市的旅游房地產基本上走“地產”路線,以人造景區、景點來配套于住宅、酒店、社區等的開發;而二、三級城市的旅游房地產則主要走“旅游”路線,依托區域的高等級旅游資源進行項目配置。旅游地產依托著旅游業的大環境正在蒸蒸日上,旅游地產不能像出售物業那樣立竿見影的看到回報,但是根據近年來國家對地產政策的調整及對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可見旅游地產的未來發展前景更大。
旅游地產行業報告對中國旅游地產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產品、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旅游地產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旅游地產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旅游地產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旅游地產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旅游地產經營、開發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旅游地產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未來旅游地產行業將如何發展?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旅游地產行業具體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旅游地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2020-2025年版旅游地產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電子技術、空間技術、核工業、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大大推動了碳化硼、碳化硅及硅基材料的制...
“清潔黃河電”發電量658.87億千瓦時截至12月15日,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年“清潔黃河電”發電量...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2...
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發布。報告顯示,電視劇市場去產能化趨勢明顯,今年騰訊視...
泡泡瑪特市值突破1200億港元12月21日消息,泡泡瑪特股價拉升漲超12%,報86.3港元,市值突破1200億港元。近年來,中國...
中國駐美使館調整回國檢測標準截至12月18 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的美國確診病例已近1700萬例,CDC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