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動養老醫療服務多樣化發展 預測到2022年中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10.29萬億
進入“十三五”,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居家養老服務業再上風口,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成為焦點。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年齡越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逐漸降低,對被照顧的需求越高,老年人對日常生活類服務有普遍需求。生活沒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體,他們占老年人總體的15.1%,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這一比例高達45%。調查顯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缺損的老年人中,靠子女照料日常生活的占51%,依靠配偶照料的占26.5%,靠保姆照料的占7.3%。
近年來,各地政府對民間資本投資舉辦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在政策上予以補貼,對非營利性養老和醫療機構建設全額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醫養結合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相關醫療生產企業也加大了醫養結合產品的投資。李西廷,是國內一家大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近幾年來,他們也加大了相關產品的研發投入。
醫養結合需要依托多種先進的智能醫療康復急救器械或設備,才能滿足患者和住戶的醫療康養需求。已經有不少大型醫療機構和團隊開始發展以“醫養結合”為核心的技術服務模式,提供專業康復管理人才,為長者提供持續的日間保健、被動運動、中醫康復、健康促進、養老護理及其他生活服務,秉承“尊重、樸誠、平等”的核心價值觀,為住戶提供先進、智能的專業化服務。
老齡人口達2.5億我們任重而道遠,2050年GDP三分之一來自老人,中國老齡人口達2.5億,報告預測:2050年“養老經濟”將成為重要經濟支。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2.5億,每年增加8000多萬老齡人口。
醫養結合并非一種獨立的養老模式,而是指從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發,通過將養老和醫療資源有機整合、服務功能有效銜接,在基本生活照料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檢查診斷、醫療護理、康復療養、健康管理和保健教育、臨終關懷等一系列專業化、持續性健康照護服務的養老供給方式。它重新審視了養老和醫療服務關系,實現了“醫”“護”“養”三者策略性協同,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綜合性支持。
2016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養老產業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正在吸引著全球的目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單純的國家福利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根據國務院2015年11月下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我國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實現醫藥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基本適應健康養老服務需求。這將有效地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就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健康養老的需求是多層次、多樣化的,這就決定了養老服務體系也將是多樣化的,必須依靠各類主體的參與和多方資源的投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模式將共同發展。
2016年7月,國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一大重點便是提出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要求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目前養老產業要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健康需求。但現實情況卻存在一種割裂,養老機構往往“養老不醫護”,醫療機構往往“治病不養老”,生活照料服務、醫療護理服務似乎難以兼得。民政部“十三五規劃”重點提出的“醫養結合”,就是要作為一種養老新模式打破這種現狀,讓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共享。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醫養結合”被放在重要位置來闡釋。“醫養結合”的提出,標志著我國養老服務進入實戰階段。2017年6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逐步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康養結合、醫養結合等綜合養老保障計劃,健全養老、康復、護理、醫療等服務保障體系。相關政策推動下,未來醫養結合模式發展前景可期。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就養老育幼方面在會上表示,預計“十四五”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十四五”《綱要草案》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中高收入老年人口數量將超1億人,達到新的高點,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消費水平和服務需求的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91萬億元,預計2022年達10.29萬億,期間復合增長率高達11.9%,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和程度的加深,老齡產業應運而生。老齡產業在國外也稱為“銀色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我國老齡產業起步較晚,對老齡產業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有的學者稱之為老年產業。在1997年5月28日中國首次老齡產業研討會上,中國老齡協會會長張文范首次公開明確的提出“老齡產業”的說法。
未來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歷經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作為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將開啟未來3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征程。“十四五”規劃是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本次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不同于以往五年規劃建議單獨的提出與審議,“十四五”規劃的建議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并被提出,足見“十四五”規劃不僅是過往五年規劃的延續,還將進一步擘畫未來15年乃至30年養老經濟發展的新藍圖。
《2021-2025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我國云服務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云服務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
本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未來醫養結合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推薦:
??“十四五”加緊部署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到來 中國養老金融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達22萬億元
?健康養老產業規模加速擴張 十四五老年健康服務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2030年全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膨脹至22.3萬億元 未來養老用品市場投資前景預測 [薦]
2021-2025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醫養結合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醫養結合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俄新技術能低成本從天然氣獲取氙氣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和下諾夫哥羅德州立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種從天然氣中...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線下零售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眾多企業由于資金鏈的問題導致了庫存危機,只能選擇進貨部分商品。...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的建筑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筑業的發展也會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連...
國務院禁止校外機構超前超標培訓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
電子元件,是電子電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個別封裝,并具有兩個或以上的引線或金屬接點。電子元件須相互連接以構成一...
3月18日,呷哺呷哺發布盈利預警稱,2020年預計實現收入同比下降約9.5%;實現純利潤1000萬-2000萬元,而2019年實現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