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科技將在創新能力和產出水平均實現較大跨越的基礎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行業發展新優勢。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行業深入實施,科技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紡織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十四五”時期,我國紡織科技將在創新能力和產出水平均實現較大跨越的基礎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行業發展新優勢。
智能紡織品研發技術研發適用于可穿著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及儲能紡織纖維及制品,感知人體與環境信號的智能紡織品,智能紡織品的柔性集成、封裝、成型技術及其評價體系等。那么,當前智能紡織品市場發展態勢如何?
基于紡織品的醫用傳感器系統是由紡織品制成的柔性傳感器,能夠感測和記錄對象的生理信號而無需與對象進行任何形式的主動交互,在面臨許多健康方面的挑戰時有可能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解決方案,也為傳統紡織品帶來了創新的高科技應用和新的細分市場。2016-2019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從410.7億元增長到495.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0.57%增長到1%。
隨著成型、復合、功能后整理等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取得長足進步,產業用紡織品在應急救援、抗洪搶險、海上溢油處置等安全防護領域,天宮、北斗系列衛星、神舟飛船、運載火箭、天問一號等航空航天領域,機場、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均發揮了重要的戰略支撐和物資保障作用。
智能紡織品的未來應用可能會開發用于運動和健康產品,以及用于患者監護的醫療設備。技術紡織品,時裝和娛樂也將是重要的應用。據英國劍橋大學預測,2022年采用智能紡織品的可穿戴產品市場將達到700億美元。在智能織物領域的研究中,織物電子技術占有重要席位。
關鍵戰略纖維新材料技術穩步提升,不斷滿足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等領域發展需求。碳纖維干噴濕紡和濕法紡絲工藝技術逐漸完善,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高端產品品種逐步豐富,T1000級、M40、M40J、M55J等碳纖維已具備工程化制備能力,25K大絲束碳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千噸級對位芳綸工程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取得突破,高強型、高模型對位芳綸產品實現國產化;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間位芳綸、聚苯硫醚纖維、連續玄武巖纖維等實現快速發展。
隨著人們對功能性纖維材料的深入研究,特別是針對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導電導熱纖維的研究,以及微型電子器件和5G通訊技術的興起,使得智能紡織品發展迅速,并已應用于通信、醫療、國防軍工、單兵裝備、體育休閑用品等領域。智能紡織品的研究是現代紡織與電子、化學、生物和醫學等行業交叉所產生的新的交集。
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獲悉,“十四五”期間,中紡聯將繼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深度融合,基本建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建成紡織服裝大數據中心。目前,多家企業已列入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棉紡、印染、化纖等數字化車間生產線得到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模式廣泛開展。
智能紡織品行業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未來智能紡織品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6年智能紡織品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相關推薦:
2021-2026年中國新型紡織纖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智能紡織品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智能紡織品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智能紡織品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智能紡織品行業進行細化分...
查看詳情
近日獲悉,福州市醫保局聯合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在支付寶上線了“醫保先診療、后付費、0結算”服務,這也是在全國范圍3...
2021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規模預測液化天然氣是天然氣經壓縮、冷卻至其凝點(-161.5℃)溫度后變成液體,通常液化天然...
據了解,服裝電商既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征,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因此對一個民族對服裝來說...
據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消息,為防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近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
我國資源循環型產業產值 2021中國資源循環經濟發展趨勢預測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
攜程發布《2021上半年旅游夜經濟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用戶人均夜游次數達1.3次,夜游人均消費達187元。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