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藥材,其來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其中植物藥占絕大多數。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民間應用的草藥。另外,廣義上講,還應包括具有傳統應用歷史的少數民族藥。
中藥材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藥材,其來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其中植物藥占絕大多數。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民間應用的草藥。另外,廣義上講,還應包括具有傳統應用歷史的少數民族藥。
根據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中藥材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一、中藥材行業發展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就是對健康生活的需要,中醫藥在健康養生和防病治病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藥材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中藥材質量的穩定和提升決定著中醫藥療效的發揮。而隨著需求層次的提升,對中藥材質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藥材需求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藥材除了要滿足中成藥、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工業的原料需求外,更重要的還要滿足大健康產業對中藥保健產品、藥食同源類健康食品和其他健康養生產品的多層次需求。
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了中藥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清代開始大規模種植中藥材,但多品種大量種植始于上世紀50年代。從藥學家試種、商業性栽培、分散個體種植,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栽培基地生產,中藥材種植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長期和興盛期。目前種植品種達200多種,其中六七十種已形成較大規模生產能力;三七、人參、地黃、白術、川芎、紅花等大宗品種已不再使用野生藥材。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中藥材種植開始向基地培育模式發展。“九五”期間,國家科技部曾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自1999年我國提出中藥材GAP概念、2003年開始實施認證以來,中藥材規范化生產逐漸為社會各界所認同。中藥材種植的規范化及GAP基地建設,將進一步推動中藥材品質和供應的穩定性,降低行業經營風險。中國中藥材大部分屬于植物類產品,其本質上屬于農產品,受自然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
(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具有扎實基礎。黨和國家一貫重視中藥材的保護和發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藥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200余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殖,基本滿足了中醫藥臨床用藥、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具備有利條件。隨著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食品藥品安全特別是原料質量保障問題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中藥材在中醫藥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對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綠色生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代農業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創新中藥材生產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中藥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由于土地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流失、枯竭,中藥材供應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后,重產量輕質量,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中醫藥信譽。此外,中藥材生產經營管理較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價格起伏幅度過大,也阻礙了中藥產業健康發展。
二、中藥材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是人民群眾保健醫療的基礎,也是部分地區發展地方經濟、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我國中藥產業的形勢向好,中藥材市場可謂“大河有水小河潤”,由于受人口增長、老齡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全國中藥產品需求成倍增長,消費市場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步伐,目前國內中藥材市場年需求量在400萬噸以上。
雖然成果顯著,但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中醫藥服務資源布局、結構仍需加快調整,加快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推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
三、中藥材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一、我國具有豐富的中藥材種質資源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再加上土壤條件、獨特的環境因素,給多種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使我國的植物種質資源非常豐富。其中大部分野生植物具有藥用價值,種類竟高達數萬種。不同藥用植物的植物特點、藥用部位也不盡相同。比如,板藍根、蒲公英等是草本藥用植物,銀杏、杜仲是木本藥用植物;有的藥用植物喜歡潮濕陰暗的生長環境,如人參、黃連,有的喜歡充足光照、溫度要求也比較高。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具有藥用價值,都可以入藥。多種多樣的野生植物資源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二、中藥材栽培技術具有復雜性
我國中藥材的種質資源繁多,而且不同中藥材對溫濕度、氣候、土壤等因素要求都不一樣,再加上不同中藥材的入藥部位也不盡相同,這都增加了中藥材栽培種植的難度。以板藍根種植為例,板藍根是一種最普遍的中藥材,根、葉都可以入藥,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板藍根種植時間早晚會影響到板藍根的產量和品質。另外,板藍根種植對水分比較敏感,怕澇,如果澆水過多則會出現爛根現象,影響其生長,就會造成減產。人參、黃連比較喜歡陰濕的環境中,一般生長在茂密的森林中,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因此在進行人參、黃連種植時,要選擇遮陰比較好的林地,且保證充足的水肥供給,種植全過程中都要處于一個陰暗潮濕的環境。有的中藥材藥用部位是根,對土壤環境要求比較高,如板藍根、大黃、三七等,在栽培過程中,要保證疏松土壤,施足底肥,并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施以不同肥料保證根莖的生長。有的中藥材的藥用部位是果實、種子等,如山楂、杏仁、桃仁等,在種植過程中必須保證提供充足的磷、鉀肥,并減少病蟲害對花、果的危害。有的中藥材需要借助其他植物、或者動物身體才能生長,即所謂的共生物、寄生物。如一些菌類中藥材需要借助枯木等生長,菟絲子以多種植物為寄主,寄主的質量也決定了其產量和品質。另外,不同中藥材的繁殖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以根莖繁殖,也稱作是無性繁殖,如姜黃、白及、薄荷等,大部分中藥材是以種子繁殖,當種子成熟采收經過處理保存后來年再進行種植,還有的可以通過嫁接、扦插等方式進行繁殖。
一、中藥材行業市場規模
圖表:2018-2021年上半年中國中藥材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驅動下,中藥材的戰略地位逐步凸顯,中藥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中藥材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437億元,較2019年上漲了5.58%。粗略計算,2021年上半年中國中藥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810億元。
二、中藥材行業發展分析
隨著化學藥品毒副作用的不斷出現,醫源性、藥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以及“回歸大自然”的綠色熱潮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中藥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低廉的特點和優勢,中成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保健,由于中成藥的特性,各類中成藥需求在不斷增大。
我國早在唐代就開始了中藥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清代開始大規模種植中藥材,但多品種大量種植始于上世紀50年代。從藥學家試種、商業性栽培、分散個體種植,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栽培基地生產,中藥材種植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長期和興盛期。目前種植品種達200多種,其中六七十種已形成較大規模生產能力;三七、人參、地黃、白術、川芎、紅花等大宗品種已不再使用野生藥材。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我國中藥材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三、中藥材企業發展分析
目前中國中藥材企業整體競爭十分積激烈,行業內分布的企業較多。后續整體企業發展的方向以龍頭企業為發展基石,通過對行業其他企業的兼并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依靠地域特色,利用當體的特色,提供差異化產品。同時依靠國家政策的提供的便利,大力發展,立足本地,走向國際。
想要更多關于中藥材行業詳細分析,請關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中藥材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中國中藥材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中藥材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原生藥材,其來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其中植物藥占絕大多數。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民間應用的草藥。另外,廣義上講,還應包括具有傳統應用歷...
查看詳情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農業生產的起點,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更是現代農業發...
智慧醫療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潛力預測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蓬勃發展,不斷賦能醫療健康領域。從可穿戴設備助...
曹操出行正式對外公開“N3”戰略日前,曹操出行在蘇州舉辦2021年戰略發布會,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38億元,并正式對外公N...
2021風力發電機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風力發電機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電力設備。廣義地說,它是...
減糖、環保等成為發展關鍵詞隨著國民健康飲食意識不斷增強,減糖正成為一種獲得認可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國飲料行業呈現...
從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面板廠商與電視廠商之間談妥的8月大單優惠價格來看,成為指標的Open Cell(未安裝背照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