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以技術創新驅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以業態和模式創新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對沖疫情、平抑風險的經濟“壓艙石”。到2025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值預計將超過GDP的50%,屆時數字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貢獻來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以技術創新驅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以業態和模式創新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對沖疫情、平抑風險的經濟“壓艙石”。到2025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值預計將超過GDP的50%,屆時數字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貢獻來源。
前三季度,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8.2%,14.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5.9%,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1%,各項增長表現超過其他產業同期水平,在全國經濟由負轉正中的牽引作用突顯。
同時,數字技術與醫療、教育、交通、零售、制造業等各行業深度融合按下“快進鍵”,智慧課堂、協同辦公全面普及,“云問診”、“云會展”、“云旅游”紛紛上線,網絡直播、共享員工等個人就業新形態不斷涌現。以電商直播為例,1-6月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人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
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顯著增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總體呈現以下新特征.
一是數字化創新日新月異,重塑國際競爭新格局。數字技術成為創新的新動力。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將大量創新主體有效聯合,使組織、服務和技術創新相互融合,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能。數據資源成為創新的新要素,大量數據的整合分析能產生新的效益,被深度關聯使用過的數據能持續產生新的價值。
二是數字化生產加速演進,重塑制造產業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生產制造技術和產業組織方式變革。數字化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的柔性和集成性,實現產能、質量和效率優化,并正在引領工業4.0發展,推動生產的高效率和需求的個性化融合。數字技術加強了供給側和消費側的聯系,顧客對工廠(C2M)、消費者對商家(C2B)等線上線下融合的生產模式層出不窮。
三是數字化服務日益普及,重塑社會發展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社會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ヂ摼W的廣泛應用正推動社會組織朝著去中心化、集體協作的方向發展。社會雇傭關系變為基于信息分享的自由發展,催生了兼職就業等新模式。數字化服務日漸成為公共服務的主要方式,推動城市服務向著更智能、便捷、高效的方向發展。
四是數字化貿易日趨成熟,重塑國際貿易新格局。數字化促進貿易規模增長,推動全球貿易方式轉型變革。數字技術的發展擴充了國際貿易產品的種類范圍,跨境數據經濟為國際貿易規模擴大提供了新渠道?;ヂ摼W等數字技術通過將傳統鏈條式交換的貿易轉為統一聚合的全球市場,大幅減少中間環節,突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形成了新的格局。
五是數字化消費快速增長,重塑消費結構新格局。數字化消費引發需求變革和金融領域變革。數字化技術為互聯網支付、P2P(個人到個人)網貸、眾籌融資等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提供了支撐。線上平臺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使理財、基金等金融服務蓬勃發展。各種電商平臺、社交網絡、自媒體等逐漸成為營銷渠道,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顯示:
“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數字經濟產出從2016年的22.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30.3%上升到38.6%,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名義GDP增速約8.5個百分點。其中,2020年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2%,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4%。
圖表:2018-2020年中國數據經濟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十四五”期間加快數字產業發展,我國在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具備突出的有利條件。一是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數字消費市場。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擁有9.89億的網民人數和70.4%的互聯網普及率。
2019年,中國的網上零售額滲透率達到26%,是發達國家的2.4倍,而智能手機的用戶移動支付滲透率也達到了發達國家的2.8倍,高達81%。如此大規模用戶,使數字服務業在國內市場就能同時獲得規模經濟和競爭效應的雙重優勢。
更多數字經濟行業詳情,可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以技術創新驅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以業態和模式創新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對沖疫情、平抑風險的經濟“壓艙石”。前三季度,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8...
查看詳情
中國畜牧業總產值及發展前景與趨勢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產品的產量及其增長速度是對畜牧業發展狀況和結構調...
鼓勵地方搭建林竹碳匯交易平臺12月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2...
彩棉是現代育種技術培育的新型棉花,它符合環保、綠色認證要求,屬高科技產品,整個國際市場的產量都很小,加工制作成...
由于雨傘的耐用關系,許多消費者并不會每年都購置雨傘,存量到了一定的瓶頸后,我國雨傘的銷量便會開始走“下坡路”。...
2021人造毛皮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人造毛皮保暖性雖不及真毛皮,但輕柔、美觀,可制成仿獸毛美觀花紋,且可進行干洗...
錦綸市場需求如何錦綸作為紡織領域僅次于滌綸的第二大合成纖維產品,在我國,錦綸在化學纖維中所占的比例近年來穩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