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
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漫長、地理氣候多變、生態環境多樣,各地海域使用管理機制各異,因此海洋牧場的發展定位和規劃也目標多樣,截止2020年年底,中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已經有110個,主要分布在山東、遼寧、廣東、廣西、浙江、河北等,其中山東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數量為44處,占全國的40%。除了國家級海洋牧場之外,山東省還有6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也在全國居于首位。
截至2021年12月底,位于山東青島的鰲山灣海域,國內首個人工上升流增匯示范工程應用已運行40個月,通過提升上升流涌升效率,使海藻養殖增產,同時有效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并提高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促進藍碳增匯。
針對經濟發展現狀與國情,我國已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此前,《“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等,將“增加生態系統碳匯”作為低碳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要探索開展海洋等生態系統碳匯試點。
截至去年11月底,通過實施該工程,區域范圍內海帶每株平均增產了36.1克,每畝增加碳匯1.6噸。另外,由于近岸工農業發展與人口高密度增長,造成我國近海存在富營養化現象,其引發的赤潮、綠潮、海水缺氧與酸化等問題同樣亟待解決。
“十四五”開局之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以長海縣為先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重點的現代海洋牧場新格局,全市共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2處,市級海洋牧場4處,所占海域面積24.8萬畝。工廠化養殖初具規模,養殖品種以海參、鮑魚、海膽、扇貝、海帶、裙帶菜、海水魚等地方優勢品種為主,其中蝦夷扇貝產量占全國90%、裙帶菜產量占全國85%,海參全產業鏈產值超過200億元。
泉州市“十四五”海洋牧場發展規劃
如何進一步探索藍色經濟區建設,培育壯大海洋經濟?泉州市持續完善海洋經濟發展政策體系,貫徹實施《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強市建設專項規劃》,加快推進建立海洋經濟發展協調機構,分區域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考核指標,完善海洋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實施一批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持續培育海西海工機械裝備制造基地等產業基地,發展壯大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引導海洋新興產業向示范園區集聚發展。
據統計,中國近海海藻養殖區的固碳效率約是亞馬遜雨林的17倍,吸氮量和吸磷量約為非養殖區的17.2倍和126.7倍,通過季節收獲每年可移除約75000噸氮和9500噸磷。碳中和技術之道,不外乎“雙減”——通過能源替代、技術升級、關閉產能等方式減少碳排放;通過生物或人工直接捕獲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方式,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由于近岸工農業發展與人口高密度增長,造成我國近海存在富營養化現象,其引發的赤潮、綠潮、海水缺氧與酸化等問題同樣亟待解決。
據統計,中國近海海藻養殖區的固碳效率約是亞馬遜雨林的17倍,吸氮量和吸磷量約為非養殖區的17.2倍和126.7倍,通過季節收獲每年可移除約75000噸氮和9500噸磷。
想了解更多關于海洋牧場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2021-2026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發展預測與投資調研報告》。
熱點報告推薦:
2022-2027年海洋生物技術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發展預測與投資調研報告
海洋牧場是在特定海域,基于區域海洋生態系統特征,通過生物棲息地養護與優化技術,有機組合增殖與養殖等多種漁業生產要素,形成環境與產業的生態耦合系統;通過科學利用海域空間,提升海域生產...
查看詳情
建筑業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全...
2022年數字農業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潛力分析近年來,我國數字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北數所率先建立數字經濟中介產業體系從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簡稱“北數所”)獲悉,北數所率先將數據交易的中介服務...
信息安全產業是支撐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礎,肩負著為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產品及服務...
市政園林行業發展前景及市政園林投資潛力如何?市政園林顧名思義,不同于私家園林,而是公共園林,也就是說市政園林不是為...
折疊屏產業鏈爆發在即主流手機廠商跑步入場近期,主流手機廠商攜新產品相繼登場,折疊屏產業儼然到了爆發前夜。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