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對于現代化數字化工廠來說,進行精益化升級,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的轉型升級,已經是大勢所趨。一套良好的數字化系統,在后疫情時代,更能幫助工廠保證高效有序的運轉,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而隨著5G技術的不斷普及推廣,其蓬勃發展的態勢也勢必會為智能制造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借助新技術的賦能,工業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機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智能工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智能工廠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服務,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以及合理計劃排程。同時,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智能工廠已經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斷、規劃;通過整體可視技術進行推理預測,利用仿真及多媒體技術,將實境擴增展示設計與制造過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可自行組成最佳系統結構,具備協調、重組及擴充特性。已系統具備了自我學習、自行維護能力。因此,智能工廠實現了人與機器的相互協調合作,其本質是人機交互。
當前,我國制造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一方面,勞動力成本迅速攀升、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客戶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等因素,迫使制造企業從低成本競爭策略轉向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工廠層面,制造企業面臨著招工難,以及缺乏專業技師的巨大壓力,必須實現減員增效,迫切需要推進智能工廠建設。
另一方面,物聯網、協作機器人、增材制造、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迅速興起,為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再加上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各行業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開啟了智能工廠建設的征程。
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計建設省級智能車間641個、智能工廠278個,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44家,一大批傳統制造業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煥發新的活力。如中信重工特種機器人智能柔性化制造實現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30%以上,產品研制周期縮短5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打造了可復制的、以訂單驅動的、精益柔性生產新模式的國內離散智能制造樣板間。
上海眼下正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核心優勢,“其中智能工廠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涉及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集成應用。事實上,上海自2020年起,就開始實施《上海市建設100+智能工廠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今年已是收官之年。”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介紹,專項行動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100家智能工廠,打造1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培育10家行業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搭建10個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智能制造發展具有復雜性、系統性,涉及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涉及執行設備層、控制層、管理層、企業層、云服務層、網絡層等企業系統架構,需要實現橫向集成、縱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研發周期較長以及工藝壁壘等因素,單個系統解決方案商很難滿足各個細分行業的智能制造發展需要,企業間將不斷加強協同創新,以強化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能力。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智能工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智能工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智能工廠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智能工廠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智能工廠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注塑是一種工業產品生產造型的方法,產品通常使用橡膠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還可分注塑成型模壓法和壓鑄法。中國注塑行...
近年來,我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正面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嚴峻態勢,但我國現有的養老金體系結構仍不完善,...
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是支撐新型智能終端、電動工具、新能源儲能等產業發展的基礎電子產品。鋰電池根據應用領域...
電熱爐是指利用電能來產生蒸汽或熱水的裝置。和所有的電氣設備一樣,電熱爐具有結構簡單、輕巧、潔凈無污染、自動化程...
我國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總價值28.58萬億元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2021中國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這是我國首次2...
南山吸引著海內外的英才,給他們大顯身手的空間,南山建設著城市,給市民溫暖而美好的家園。俯瞰國際化新一代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