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政策的宏觀指導與大力扶持,市場需求釋放,生態修復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生態修復在恢復已經退化或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同時,能有效提升生態系統的固碳釋氧能力,從而對雙碳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國家政策的宏觀指導與大力扶持,市場需求釋放,生態修復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生態修復在恢復已經退化或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同時,能有效提升生態系統的固碳釋氧能力,從而對雙碳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影響。
今年以來,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生態修復工程項目開工率不足,施工產值同比下降,此外,綜合性治理項目占比較高,施工成本投入較高,導致項目毛利低,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受到波及。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五個領域。隨著生態修復技術的不斷成熟,各領域生態修復邊界更加清晰。人們對生態環保意識的提高,逐漸使傳統園林綠化領域也呈現生態化的發展趨勢,所以部分地產景觀及市政園林項目也可以歸屬于生態修復領域。
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氣象局、林草局五部門針對我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重大科技需求,編制了《“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為重點,深化生態環境健康、化學品安全、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研究;研發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固廢減量與資源化利用、生態環境監測預警與風險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形成高端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引領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完善適合生態環境學科、產業特點的科技創新模式,構建面向現實與未來、適應不同區域特點、滿足多主體需求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
2021年發布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中,大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規劃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裝備研制、標準規范建設以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與應用,大力推進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創新。
隨著國家對環保行業的投資加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容。近年來,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未來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有望高于10%,2024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7000億元。而隨著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以及市場規模的擴容,東珠生態作為生態修復行業的龍頭企業,其未來的發展亦將具備更多的想象空間。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數據顯示
第四章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第一節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階段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不是指將生態系統完全恢復到其原始狀態,而是指通過修復使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斷得到恢復與完善。
隨著我國在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設方面投入加大,加上國家也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修復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生態破壞,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最近幾年,有關部門開始重點投入礦山生態修復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國土整治工作,生態修復更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生態環境建設領域。
圖表:上市公司生態修復發展脈絡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房地產的迅速發展,地產景觀和園林綠化建設也給生態修復助力不少。生態修復行業是環境保護的最后一關,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點。隨著我國對環保產業投資加大,企業都較為活躍,生態PPP項目不斷增加且落地率高。整體來看,生態修復行業前景較好。
目前來看,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呈現三個特點。
競爭程度不高。我國生態修復領域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內大多數公司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極少數公司具備生態修復領域全面的競爭優勢。
資金密集型。生態環境建設行業的核心業務為工程施工,其特點決定了本行業資金密集型的特征,該特征主要體現在各業務環節中,如生態修復業務的單項要素修復、主體工程施工、養護管理等環節均需占用大量的營運資金。此外,行業內企業與下游客戶(尤其是市政客戶)的結算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資金實力已成為生態環境建設企業擴大業務規模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經濟周期性。生態修復領域與經濟周期相關,但其波動程度相對較弱。經濟快速發展對于能源和資源的需求急劇上升,同時導致生態承載壓力過大,生態環境惡化,急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生態修復資金的投入。相反,當經濟發展趨于平緩時,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已經形成,生態修復領域的投入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三、中國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
1、政策法規建設滯后,監管制度不完善
政策法規建設滯后,監管制度不完善。生態修復是個長期工程,且涉及主體眾多,需要有較為完整的政策法規作支撐,但目前相關政策法規建設還不健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
2、修復技術能力有限,工程應用不足
修復技術能力有限,工程應用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沒能取得很好的預期效果。同時,很多國外技術應用已經很廣泛,但國內只有少部分工程應用,存在明顯差距。
3、修復資金匱乏,后期維護投入不夠
修復資金匱乏,后期維護投入不夠。很多生態修復工程難以持續,資金匱乏是首要原因。據統計,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復項目因資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滯。另外,前期修復資金不足,導致后期維護投入也不夠。
四、中國生態修復問題解決對策
1、構建完善政策法規及檢測體系
要構建完善政策法規及檢測體系,這需要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為生態修復掃清政策層面的阻礙。
2、鼓勵生態修復技術創新
鼓勵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引入發達國家成熟修復技術。由于污染地情況復雜,單一的修復技術已難以應對,需要研發多種技術來處理。因此,政府應鼓勵企業進行生態修復技術創新,以及引進發達國家成熟修復技術。
3、推動生態修復多元化融資與產業化經營
推動生態修復多元化融資與產業化經營。修復工程耗資大是客觀事實,單靠財政撥款也難以維持,需要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獲取足夠資金。
第二節 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生態修復資金投入分析
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情況來看,2019年該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較高,較2018年增長了37.2%,遠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累計增速。2020年全年用于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100億元,同比增長8.6%。2021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投入8210億元。出臺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等。受疫情影響,環保相關投資增速明顯放緩,而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落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未來環保相關投資增速有望回復疫情前水準。
二、中國生態修工程項目數量分析
行業在發展中不斷創新,開拓出生態環保行業另一個重要領域。PPP模式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一種模式,既能夠分擔投資風險,又能保障社會投資者的基本收益。
2021年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統計數據顯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累計項目數為922個,占比約為9.2%。
三、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2016-2019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增速也呈現出上升趨勢。2016年,國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40億元,到2019年,全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38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62%。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行業增速降低,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4012億元。
圖表:2019-2021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欲了解更多關于生態修復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生態修復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
查看詳情
我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水平逐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持續快速增長。近年來,在行業形勢及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智能制造1...
生物制藥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從目前來看,顯然也已成為了多地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未來,在利好政...
電力節能行業發展現狀如何?隨著國內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電力信息化的需求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市場將會快速發展2...
微電網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微電網的提出旨在實現分布式電源的靈活、高效應用,解決數量龐大、形式多樣的分布式電源并網M...
日用品零售行業市場現狀如何?日用品又名生活用品,是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物品,生活必需品,即是家庭用品,家居食物、家2...
物流配送的概念物流配送,即從商品流通的經營方式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種現代的流通方式。物流配送定位在為電子商...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