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民營企業干勁較足,它們有的錨定數字經濟,主動順應市場變化;有的敏銳捕捉市場需求,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有的在做強主業的同時,積極開辟新陣地;還有的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主動尋找新賽道。從它們身上可以看到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感受到強勁的發展
企業有活力也會為經濟發展添動力
最近,不少民營企業干勁較足,它們有的錨定數字經濟,主動順應市場變化;有的敏銳捕捉市場需求,持續加大研發力度;有的在做強主業的同時,積極開辟新陣地;還有的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主動尋找新賽道。從它們身上可以看到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感受到強勁的發展信心。企業有活力,也會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更多動力。企業對未來多一份信心,敢干敢投,也進一步佐證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變。推動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 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具體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四大部分。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分析
數字經濟是近年來提出的全新的國家戰略,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所產生的數據呈現指數式爆發增長,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而數據的傳輸、存儲與計算都與服務器息息相關。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要占到GDP比重的10%。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62萬億元增長到39.2萬億元,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已經位居全球第二。2022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的比重要達到10%。按絕對數值計算,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產值約為15萬億元,是2020年的兩倍以上;到2025年整個數字經濟的產值將接近80萬億元,是當年GDP的50%左右。
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數字經濟,正在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發展特點
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顯著增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總體呈現以下新特征:
一是數字化創新日新月異,重塑國際競爭新格局。數字技術成為創新的新動力。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將大量創新主體有效聯合,使組織、服務和技術創新相互融合,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能。數據資源成為創新的新要素,大量數據的整合分析能產生新的效益,被深度關聯使用過的數據能持續產生新的價值。
二是數字化生產加速演進,重塑制造產業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生產制造技術和產業組織方式變革。數字化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的柔性和集成性,實現產能、質量和效率優化,并正在引領工業4.0發展,推動生產的高效率和需求的個性化融合。數字技術加強了供給側和消費側的聯系,顧客對工廠(C2M)、消費者對商家(C2B)等線上線下融合的生產模式層出不窮。
三是數字化服務日益普及,重塑社會發展新格局。數字化引發社會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正推動社會組織朝著去中心化、集體協作的方向發展。社會雇傭關系變為基于信息分享的自由發展,催生了兼職就業等新模式。數字化服務日漸成為公共服務的主要方式,推動城市服務向著更智能、便捷、高效的方向發展。
四是數字化貿易日趨成熟,重塑國際貿易新格局。數字化促進貿易規模增長,推動全球貿易方式轉型變革。數字技術的發展擴充了國際貿易產品的種類范圍,跨境數據經濟為國際貿易規模擴大提供了新渠道。互聯網等數字技術通過將傳統鏈條式交換的貿易轉為統一聚合的全球市場,大幅減少中間環節,突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形成了新的格局。
五是數字化消費快速增長,重塑消費結構新格局。數字化消費引發需求變革和金融領域變革。數字化技術為互聯網支付、P2P(個人到個人)網貸、眾籌融資等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提供了支撐。線上平臺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使理財、基金等金融服務蓬勃發展。各種電商平臺、社交網絡、自媒體等逐漸成為營銷渠道,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規模
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31.3萬億元,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35.8萬億元,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為40.5萬億元同比增速13.16%。在“寬帶中國”戰略等重大政策推動下,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網絡。截至2021年11月,已開通5G基站139.6萬個,占全球5G基站總數超過70%,5G終端用戶達4.97億。我國信息通信技術正在實現從“跟跑”、“并跑”向“領跑”轉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促進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約為45.8萬億元。
圖表:2018-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以說,隨著中國移動支付、人像識別等數字技術的普及,以及對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進,中國每年將以超過全球平均值3%的速度產生和復制數據,或將于2025年成為G20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的領頭羊。
欲了解更多關于數字經濟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
查看詳情
國內從事多肽藥物研發生產的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同業競爭激烈。中國多肽藥物行業市場競爭現狀 多...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姜的根莖(干姜)、...
預涂膜行業市場有多大?預涂膜是指預先將塑料薄膜上膠、復卷后,再與紙張印品復合的工藝。它先由預涂膜加工廠根據使用2...
煙草,原產于南美洲。中國南北各省區廣為栽培。 煙草是喜溫作物,對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不同的溫度條件對煙草的品質...
塑料光纖(POF)是由高透明聚合物如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作為芯層材料,PMMA、1...
電線電纜是用以傳輸電(磁)能,信息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廣義的電線電纜亦簡稱為電纜,狹義的電纜是指絕緣電...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