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在1,000℃以上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無機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碳纖維呈黑色,其質輕、強度高,同時具有易于成型、耐腐蝕、耐高溫等多種優良性質,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
碳纖維自問世以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已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個領域。整個碳纖維市場發展大致經歷了起步、成長、擴張和全面擴張四個階段。起步階段(1971-1983),碳纖維主要應用于釣魚竿、飛機次承力結構領域;成長階段(1984-1993),碳纖維應用領域擴大至網球拍、高爾夫球桿、飛機主承力結構的應用上,在這段時期內,碳纖維產品增加、成型技術逐漸進步;擴張時期(1994-2003),碳纖維工業應用開始起步,碳纖維產品開始進入壓力容器、工業機器、船艇、土木工程和建筑、修復和補強等領域,在這段時期內碳纖維生產成本也開始降低;2004年以后,碳纖維市場進入全面擴張時期,飛機應用不斷擴大,并逐漸發展到壓力容器和汽車等工業領域的應用,同時碳纖維產品制造方法逐漸多樣化,產品生產更注重可循環性。
根據中研網《2023-2028年版碳纖維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我國的碳纖維行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幾乎和日美等國家同時起步,但由于相關知識儲備不足、知識產權歸屬等問題,發展緩慢。同時,日本、美國等國家對碳纖維核心技術形成壟斷,我國碳纖維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整體落后于國外,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發展止步不前,無法滿足國家重大裝備等高端領域的需求。
2000年以來,國家加大對于碳纖維領域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將碳纖維列為重點研發項目。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碳纖維行業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化程度快速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地區上目前已形成以江蘇、山東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聚集地。
碳纖維行業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輕量化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中國碳纖維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2016年的4.82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5.8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6.9%。2020年底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對碳纖維產業將有深遠的影響,新的能源戰略將極大刺激風電、光伏、氫能等再生或新能源的發展。隨著下游各應用領域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碳纖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圖表:2016-2021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我國碳纖維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逐漸打破日本、美國的市場壟斷,國產碳纖維取得重大進步。2021年碳纖維國產化率水平已達47%,較2020年提升9個百分點。
(一)產能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國內碳纖維行業新增產能約19000噸,截止6月底國內總產能約74700噸,其中1K/3K/6K專用實際產能約1900噸,12K/24K產能約29800噸,25K及以上大絲束產能約43000噸。下半年,國內相關企業宣布計劃投產的產能仍約有40000噸,其中25K及以上大絲束碳纖維約11500噸,12K/24K約28500噸(部分產能還可轉成25K以上大絲束),預計我國碳纖維產能或將達到11萬噸,將超過日本在全球的產能(包括東麗收購的卓爾泰克的產能)。
(二)產能利用率及銷售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國產碳纖維產量約21000噸,銷售量約19000噸,結合碳纖維進口情況,國內消費量約為33700噸,占2021年總消費量的54%。鑒于部分12K/24K生產線用于生產T800級、M40級等高等級碳纖維帶來的實際產量降低,個別企業裝置檢修,以及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初步估算國內整體產能利用率約90%。從產品價格看,上半年國內主要碳纖維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但考慮國內風電及體育用品用量減少,以及國內供應量增加的雙重因素,預計下半年大絲束碳纖維價格會有所下降,但T700級及更高等級碳纖維價格將保持相對穩定。
(三)主要應用領域分析
1.風電葉片
上半年,多家國內企業發布了以碳纖維或者碳玻混拉板材大梁的葉片。2022年5月,運達股份聯合中復連眾下線YD110海上葉片(長110米);6月,明陽智能下線111.5米抗臺風型海上葉片;7月,上海電氣下線S112超長海上風電葉片(長達112米)。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已取消海上風電國家補貼,雖有地方政府可自行補貼本地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但可以預見海上風電已進入平價時代,這就要求碳纖維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打造規模化成本優勢,為海上葉片大規模使用碳纖維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2.光伏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和全球清潔能源加速應用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總體實現高速增長。根據7月20日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全國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同比增幅均在45%以上。光伏發電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37.4%,超過2021年1―10月裝機總和,多晶硅產量36.5萬噸,同比增長53.4%。硅片產量152.8GW,同比增長45.5%;電池片產量135.5GW,同比增長46.6%;組件產量123.6GW,同比增長54.1%。
受供需逐漸平衡影響,以及硅料的價格連續增長,主機生產企業成本壓力增大,已將降本壓力轉移到前道碳纖維材料上,加上去年碳碳沉積企業以及下游企業的庫存,上半年的預制體市場呈現了價格低,需求減少的現象。但鑒于光伏在中國能源的比重較大,以及“光伏制氫”概念影響,碳纖維在光伏領域的應用前景依然廣闊。
3.壓力容器
上半年,受疫情和地方政府補貼的影響,儲氫氣瓶發展并沒達到預期,裝車總量不足2000臺。預計下半年會逐漸好轉并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壓縮天然氣(CNG)氣瓶市場受國際油價上漲的利好因素,同比增長超過50%。
4.體育休閑
得益于歐洲體育產品特別是自行車補貼政策的推動,以及其他體育用品制造國的生產能力原因,2021年我國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的需求火爆。2022年,隨著需求增長逐漸回歸正常,上半年的體育休閑領域碳纖維需求有所下降,且下半年有繼續下滑的態勢,但整體用量預計將回歸到2020年水平或略有下滑。
當前我國國內主要的碳纖維(及原絲)制造商為吉林碳谷、吉林寶旌、中復神鷹、江蘇恒神、光威復材、蘭州藍星和上海石化等。其中,吉林碳谷以原絲生產為主;吉林寶旌和蘭州藍星以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為主,江蘇恒神和蘭州藍星兼備原絲生產和碳纖維生產能力;其他公司產能主要集中在高性能碳和小絲束碳纖維。基于碳纖維極高壁壘的行業屬性,其全球供應呈現明顯的壟斷格局。其中,吉林碳谷+寶旌、中復神鷹產能占比均為24%,其次江蘇恒神占比15%、光威復材14%。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碳纖維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區域產業規劃是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各級政府部門發展相關產業的“路線圖”,對于區域發展規劃來說,就相當于一張藍圖對一個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這張“藍圖”,區域才能在有規劃有計...
查看詳情
一、健康管理服務行業概述健康管理服務以現代健康概念和中醫“治未病”思想為指導,運用醫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
電力線載波通信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等各個環節,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
老年教育行業市場多大?在“適老”成為更多行業主旋律的同時,高品質晚年生活也成為“新中老年人” 的共同追求。記者6...
國內閥門企業的技術實力不斷提高,已經基本能夠適應全球多層次閥門應用領域的技術參數要求。因此,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
自助餐曾經也是風靡一時,但好像隨著餐飲行業的發展,美食種類越來越多,品質也越來越高,自助餐的優勢也逐漸式微,加...
自行車市場多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自行車產量達7639.7萬輛,全行業3...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