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器工業概念
兵器工業是研究、發展和生產常規兵器的工業。武器的生產是在階級對抗的社會條件下,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戰爭形態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兵器工業是戰爭的產物,是國防工業中最早出現的一個門類。一個比較完善的兵器工業體系是國家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
兵器工業是在一定生產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的發展歷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槍炮制造、火炸藥制造、坦克制造和彈藥制造等從國民經濟中分離出來成為新興而又重要的獨立部門,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兵器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不論是兵器產品的品種、性能和質量,還是兵器工業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兵器工業分類
現代常規兵器包括坦克、裝甲戰斗車輛、槍械、火炮、火箭、戰術導彈、彈藥、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兵器工業分成坦克、槍械、火炮、彈藥、火藥與炸藥和戰術導彈等行業。
三、兵器工業的特殊性
兵器工業是一個特殊行業,與民用工業相比具有下列特殊性:
①兵器生產既要按經濟規律運行,又受戰爭規律的制約。兵器工業生產的目的是戰時滿足戰爭需求,平時滿足部隊訓練和儲備以及軍品外貿需要,它除了受經濟規律制約外,還受戰爭規律的制約;
②兵器工業存在許多兵器產品的軍民兼容性差和軍轉民難度大等特點。兵器工業的生產則隨戰爭的發生與停止而時起時落,甚至大起大落;
③兵器工業的布局服從戰略需要,以國防效益為中心,通常建立在后方隱蔽的地區,分布在各個戰略區。鑒于兵器工業的上述特殊性,各國政府都采取了相應的特殊政策,以保護兵器工業的發展。
四、兵器工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作用
軍工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軍工經濟經過建國以來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電子為核心,分工明確、門類齊全的經濟體系。近年來,隨著軍民融合不斷深入發展,軍工經濟產業范圍已分布到國民經濟的19個行業門類,78個行業大類,263個行業中類,456個行業小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占13.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9.5%;房地產業占7.6%;批發業占7.4%;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6%;汽車制造業占5.5%。其中,船舶、航空、航天等軍工經濟優勢產業在全國占有較高的比重。
國民經濟為軍工經濟提供基礎。一方面,國民經濟產出的一部分以稅收等形式形成財政收入,再以武器裝備采購經費和科研生產條件保障投資等形式進入軍工經濟,保證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穩步增長。2010年以來,我國國防費保持了10%的年均增長速度,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用于武器裝備的研制生產;另一方面,軍工經濟處于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鏈條中,軍工科研生產的原材料、技術基礎以及人才資源很多來源于國民經濟中。
軍工經濟服務于國民經濟。一方面,國防科技工業承擔著武器裝備研制生產任務,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基石。兩彈一星、遼寧號、新型戰機等一系列軍品型號研制成功,帶來的戰略威懾力不容忽視;另一方面,軍工經濟中存在大量軍民融合產業,這些產業本身也屬于國民經濟中的民用工業,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直接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同時,由于國防科技工業技術、人才聚集,對國民經濟的輻射以及間接拉動作用遠遠超過軍工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十二五”以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項獲得者共7位,其中4位來自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國防科技工業科技產出的影響力不可低估。
五、兵器產業經濟規模與國民經濟增長關系
軍工經濟通過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的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其中,直接作用是指軍工經濟的增加值是全國GDP的一部分,生產出的民品直接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一部分的作用較為直觀,容易量化。間接方面,包括為保衛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科技的溢出、產業鏈的拉動和投資乘數效應等,這部分的作用效果較大,但不易量化。
直接促進作用。軍工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軍工經濟直接創造的價值增值自然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一部分,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直接表現在軍工經濟的增加值、增長量上。
間接促進作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帶來戰略威懾力,保衛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是軍工經濟發展的首要使命,為宏觀經濟的有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建國以來,我國逐步進入和平發展時期,給國民經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取得成功,我國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維護了國民經濟發展環境。
科技溢出效應,促進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是一個人力、物力、財力高度集中的領域,也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領域,技術上往往處于領先地位,在推動科技發展和創新過程中起著發動機和倍增器的作用。目前廣泛應用的互聯網、GPS、鼠標、網絡聊天和即時通信、蘋果手機的Siri等都來源于國防領域,這些應用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產出鏈乘數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軍民融合及軍工行業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軍工經濟與國民經濟上下游產業之間的關系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根據國際航天產業一般規律,衛星應用產業規模為衛星制造的4倍,還能夠帶動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高檔數控機床、新材料、微電子、生物育種及技術研發、工業設計高檔服務等產業的發展。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投入對科技、經濟的拉動效益估計在10倍以上,400余項載人航天技術成果成功實現轉化、推廣和應用,推動了電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紡織等多個行業的工藝創新和產業提升。“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上僅電子元器件就有2000多個品種,上萬個規格,由分布在全國的300多個生產廠家和研究機構研制生產,對科技的推動作用明顯。
通常認為,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則可達到1:8甚至1:14。目前,我國每年航天產業投入的直接產值會提升一倍,并能產生五、六倍的輻射效果。粗略估計,由我國的航天產業所折射出的相關產業鏈已達到1200億元的規模。
投資乘數效應,刺激經濟增長。根據凱恩斯經濟理論,當社會投資量增加時,所得的增量將是數倍于投資的增量,即固定資產投資實施后,會轉化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咨詢單位、設備供應商的收入,這些收入中的一部分轉變為員工收入和利潤,既增加了社會購買力和企業投資能力,又拉動了另一部分企業的生產,創造出新的價值。這一過程不斷持續下去,創造出更多的GDP,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乘數在1.5~2.2之間,如果將1.5作為軍工經濟的投資乘數計算,國防科技工業每完成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將帶來1.5億元的GDP。
國際市場開拓,有利于國家貿易平衡。國防科技工業每年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務出口,也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務進口,對國家進出口總量的增長直接做出貢獻。在軍品出口方面,軍工經濟作為軍貿產品最主要的生產方,為軍品出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高;民品出口方面,隨著軍民融合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以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海洋工程裝備以及智能制造為代表的軍工高技術產品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動“國家裝備”走出去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可見,軍工經濟在促進國際貿易平衡方面,不僅限于對進出口額的貢獻量,更重要的表現在提高國際影響力以及國際威懾力。
區域性效應,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國家生產力布局一般是由經濟效益引導的,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和沿海等發達地區:國防科技工業則主要由安全效益引導,布局相對分款,這一方面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軍事經濟成太,但另一方面又通過軍民融合加強與地方經濟的互融,帶動經濟落后地區的工業發展,使全國生產力布局區域均衡。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三線”建設,大大改善了我國的工業布局,其中,四川、貴州、云南三省等原工業基礎薄弱地區,逐步建成了幾十個中小工業城市,其中,攀枝花、六盤水、十堰和金昌等成為著名的新興工業城市;重慶、成都、德陽、綿陽等則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機械、電子、航空、輕紡、電里動力設備城市。近年來,各地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的相繼建立對區域經濟起到重要的輻射作用。
《2023-2027年中國兵器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兵器工業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兵器工業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兵器工業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兵器工業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兵器工業行業投資價值。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兵器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
兵器工業是研究、發展和生產常規兵器的工業。武器的生產是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戰爭形態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常規兵器包括坦克、裝甲戰斗車輛、槍械、火炮、火箭、戰術導彈等等。而兵器工業又分...
查看詳情
一、高功率微波傳輸器件技術發展(一)模式變換器對于高頻高功率系統,模式變換器包括波導形式和準光形式兩種。波導模...
一、市場供給分析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家居產業已實現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躍遷。不僅涌現出一批知名龍頭企業,多種...
一、各類家居內部競爭1、定制家居:整家+整裝戰略深化,龍頭引領新時代產品:整家套餐推出,龍頭引領行業新風向定制2...
一、家居市場分析隨著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中國房產新政的出臺,家居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雖然流通商場競相開店...
網絡準入控制(NAC)是一項由思科發起、多家廠商參加的計劃,其宗旨是防止病毒和蠕蟲等新興黑客技術對企業安全造成危N...
醫生:近期帶狀皰疹病例明顯增加2023年2月27日-3月5日是第二屆國際“帶狀皰疹關注周”,帶狀皰疹作為一種高發于50歲及5...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