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品的一半為海水產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549.02萬噸,比上年增長1.06%。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14.38萬噸,同比增長0.97%,淡水產品產量3234.64萬噸,同比增長1.15%,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0.6:49.4。2021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690.29萬2
海鮮行業市場多大?海鮮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除了富含高蛋白、鈣質與鐵質外,還含有多種微量礦物質,對人體代謝、生理功能調節都有積極作用,具有高經濟價值。
海鮮餐飲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分別為海鮮的供給與海鮮的消費。海鮮的供給一是人工養殖,一是海洋捕撈。海鮮市場分析指出,我國已經連續20多年成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我國的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維持較高水平。海鮮的消費包括了個人、家庭消費者及企業消費者。
我國水產品的一半為海水產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549.02萬噸,比上年增長1.06%。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14.38萬噸,同比增長0.97%,淡水產品產量3234.64萬噸,同比增長1.15%,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0.6:49.4。2021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6690.29萬噸,比上年增長2.16%。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87.24萬噸,同比增長2.20%;淡水產品產量3303.05萬噸,同比增長2.11%;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0.6:49.4。
目前由于國內過度捕撈、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致使海洋水產資源不斷減少,水產行業發展重心逐漸向養殖方向偏移,進而促進海水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產量逐年上升。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為2211.14萬噸,同比增長3.55%。
中國是世界上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海產進出口大國。蓬勃發展的中國海鮮市場為國際海鮮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加上國內水海產品供應的緊缺,使得中國的海鮮進口量逐年增加。據海關數據統計,我國2021年水產品進出口總量923.65萬噸,進出口總額324.9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6%和7.92%,均創歷史新高。同時,實現進口量、進口額、出口量、出口額全面增長。
2019年我國海鮮餐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581.78億元,同比增長18.4%;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海鮮餐飲市場規模下降至4633.46億元,同比下降17%。海鮮餐飲店根據大小的不同,其資產十幾萬到幾百萬之間,若按照每家海鮮餐飲店資產在500萬元計算,2020年我國海鮮餐飲行業資產約為674.9億元。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海鮮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分析
我國海鮮餐飲行業尚處于成長期,只有42%的人口經常食用海產品。但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城鎮居民以豬肉為主的豬牛羊肉等畜肉消費比重已從過去超過60%降至50%以下,而水產品消費比重則從過去的23%提升至30%左右。
海鮮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海鮮店的利潤主要來源于海鮮產品本身,不同海鮮產品的利潤也是不同的,普通的魚蝦,利潤大概在20%左右,因為普通的魚蝦在內陸城市也可以養起來,并且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因為他們在運輸的過程中基本不會因為運輸環境而死亡。而名貴一點的海鮮產品利潤在30%左右,比如大龍蝦,澳洲龍蝦等。這些海鮮產品利潤高的原因就在于運輸不便,而且不能大量生產,同時我們社會上都是物以稀為貴,所以這些海鮮產品的價格自然就高,所以能吃到鮮活的名貴海鮮,價格和利潤都高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從市場的整體來看,處在第一線的海鮮批發商利潤大概只有10%-20%成,第二線的零售商會拿走30%成的利潤,真正能夠賺錢的,還在于制作海鮮美食的餐飲店。到了餐飲店這一銷售終端,產品的利潤能達到50%以上。
進入2022年,我國海鮮餐飲行業目前增長率在10-30%之間,處于成長期。據2022年海鮮市場分析數據,截止2022年6月份,水產品加權平均批發價每公斤27.03元,環比漲1.7%,同比漲9.3%,監測的68家批發市場水產品日均交易量4662.59噸,環比減25.0%,同比減11.9%,簡單算術平均價每公斤60.90元,環比跌3.0%,同比跌7.8%。
我國每年以6500萬噸的海鮮消耗量,占據全球海鮮消費量的45%。中國海產品進口額從2015年的80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70億美元,超過了2020年日本的進口額,當前進口額為140億美元,這一增長是由蝦、魚粉、螃蟹和三文魚推動的,所有這些都呈現出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合計占進口增長的94%。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海鮮餐飲消費的上漲勢頭迅猛,增長率在10%-30%之間。可見目前我國海鮮餐飲行業處于成長期,未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發展,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但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城鎮居民以豬肉為主的豬牛羊肉等畜肉消費比重已從過去超過60%降至50%以下,而水產品消費比重則從過去的23%提升至30%左右。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分析表示,我國海鮮餐飲需求潛力巨大。
我國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區,魚類資源豐富,漁業穩定發展,這為速凍海鮮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同時水產品加工主要集中于加工條件良好的沿海城市,如遼寧、山東、福建、廣東、海南等省區。從消費區域來看,東南部地區海鮮消費量較高,消費市場下沉渠道容易打通,而西部地區受冷鏈、交通等因素制約,海鮮消費量較低,消費市場開發難度較大。
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中產階級預計未來將持續擴容,瑞信全球財富報告稱,國內中產階級人數已增長至全球首位,達1.09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1%。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中高收入人群,在飲食消費上有更高訴求,預計這將帶來居民在飲食結構上的持續改善和升級,海水產將受益,海鮮水產消費量將得到提高。這就有利于海鮮市場在國內的更好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海產進出口大國。蓬勃發展的中國海鮮市場為國際海鮮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加上國內水海產品供應的緊缺,使得中國的海鮮進口量逐年增加。
隨著消費升級不斷,餐飲智能化、數字化、創新化成為海鮮餐飲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從全國范圍來看,海鮮餐飲行業正在經歷巨大變革,除不斷數字化、年輕化,奮力迎合當代主力消費軍的喜好,還逐漸向著降本增效的智能化方向前進。我國海鮮餐飲行業目前增長率在10-30%之間,處于成長期。預計到2030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費習慣與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成為推動海鮮產品消費的中堅。
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也預計,到2026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23千克,占總消費量的比重將達到36%左右。海鮮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期。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所說,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升,水產品消費比重將逐步提高,我國海鮮餐飲需求潛力巨大。隨著海鮮市場競爭不斷升級,一線城市海鮮餐飲消費轉型主要出現正餐快餐化、外賣占比較高等趨勢。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獲得行業數據,并分析使用行業數據不僅可節約時間,降低成本,亦可優化整體決策。欲獲取更多行業分析及相關數據可以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海鮮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海鮮行業市場全面分析及發展趨勢調研報告
海鮮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海鮮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海鮮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
查看詳情
當前環保材料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國內的環保材料涉及很多方面,小可以涉及到一根吸管,大可以涉及到建筑材料。塑料制...
白酒行業市場多大?中高端白酒市場,聚焦川冀魯豫及東北等傳統優勢市場,逐步推進雙品牌全國化布局,全面推動“品牌 I...
多家上市鋰企“出海”布局鋰電池回收業務近年來,多家上市鋰企“出海”布局鋰電池回收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利于我...
茄子是我國蔬菜里難得一見的紫色蔬菜,因其顏色奇異,世所罕見,隋煬帝認為它是仙人食用的,所以賜名為“昆侖紫瓜”,...
綠色低碳行業投資前景如何?在氫能領域,低碳技術清單列出5個重點技術方向,提出了到2030年、2040年、2060年的分階段應...
活性炭產業市場多大?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活性炭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需求增長迅速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