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用債估值逐步修復,2023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水平也開始有所回升,理財市場開始逐漸走出贖回潮的“陰霾”,銀行理財也主動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來應對市場變化。
銀行理財市場現狀如何?隨著信用債估值逐步修復,2023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水平也開始有所回升,理財市場開始逐漸走出贖回潮的“陰霾”,銀行理財也主動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來應對市場變化。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3年2月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合計25.74萬億元左右,相比1月末增加了1453.17億元,環比增長0.57%,是自2022年11月贖回潮以來,首次月度環比正增長,扭轉了理財存續規模下降態勢;但與2022年10月的高點相比,仍有著2.26萬億元規模的差距。
理財贖回潮風波逐漸平息,2023年1月和2月銀行理財整體單位凈值破凈率均明顯下滑,分別下滑了6.71個百分點和7.15個百分點,截止2023年2月破凈率處于15.41%水平,相比其去年12月29.27%的超高破凈率已有明顯改善。
但與本輪理財贖回潮之前相比,仍然處于較高位置,并且比2022年3月受權益大幅度調整引起的“固收+”產品理財破凈潮所帶來的破凈率還要高出近5個百分點,說明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凈贖回現象尚未完全扭轉,需要后續產品凈值持續穩步增長才能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近年來,我國理財市場不斷強化金融服務、保障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當前,我國理財市場呈現新特點、新變化,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理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大幅降低,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底,個人理財投資者數量為9575.32萬人,占比99.01%。我國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96%。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從產品類型看,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顯著。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40萬億元,占比為95.47%,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理財市場規模變化本身存在季節性特征,因此 2022H2 的規模擴張速度或會有一定提升;長期來 看,銀行理財的整體規模將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凈值化轉型之下,市場規模波動可能會較以往更大,配置上 的風險偏好也會維持低位。2022 年為現金理財整改的最后一年,短期內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或將繼續在調整中下降,收益率也料將繼續下行。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投資范圍和銷售渠道上仍有特殊優勢,在整改到位后 或迎來新一輪發展。
綜合而言,我國居民財富加速積累,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市場廣闊,未來,居民財富量將保持較高增速水平,投資需求與日俱增。
財富管理行業服務模式正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近年來,財富管理行業逐步形成了規范化的向好發展勢頭。一方面,2018年“資管新規”及系列文件的出臺標志著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在監管引導下逐步邁向規范化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在近年“住房不炒”政策基調下,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結構逐步從房地產等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移,財富管理市場將承接巨大的增量規模,迎來發展紅利期。
與此同時,監管層將財富管理定義為“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周期,在財富的創造、保有和傳承過程中,通過一系列金融與非金融的規劃與服務,構建個人、家庭、家族與企業的系統性安排,實現財富創造、保護、傳承、再創造的良性循環。”。可以看出,在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常態時期,行業發展和監管層面對財富管理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財富管理將更加注重客戶需求,服務模式將逐步從“以產品為導向”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時期,傳統行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興行業在細分領域嶄露頭角,在新經濟、新行業的快速增長推動和資本市場持續支持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新經濟”行業中高級管理層和專業人士的個人財富飛速增長,新富人群快速擴張,高凈值人群逐漸呈現出年輕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從年齡來看,2021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占比中,40歲以下新生代高凈值群體的比例由2019年的29%升至2021年的42%,年輕化趨勢凸顯。從職業來看,高管層及專業人士占比逐步增長,2021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占比中,董監高、職業經理人、專業人士占比較2019年分別增長2%、2%、3%,分別為16%、15%、12%,多元化趨勢漸顯。
在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現階段,財富管理機構競爭日益白熱化,為贏得市場先機,財富管理機構應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優化客戶體驗,以沉浸式、陪伴式的優質服務提高客戶黏性和依賴度。具體來看,財富管理機構應在做好專業服務的基礎上深挖客戶真實需求,搭建豐富多樣的服務場景,針對各類需求所對應的場景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構建定制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以不同的場景鏈接客戶,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和便捷服務。
近年來,理財行業監管政策逐漸完善,理財業務規范化轉型成效顯著,銀行理財市場呈現穩健向好的發展態勢。
隨著已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斷增多,各公司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同步受到關注。2月26日,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有專家表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要結合自身的定位、客群特點、資源稟賦特點和專業能力,尋找更特色化的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養老第三支柱的建設預示更多的長線資金流入資本市場。銀行理財子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子行業,理應為這一國家重大戰略發揮專業的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2023年債券市場特別是高等級信用債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股票市場也有較大機會,銀行理財當前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
“十四五”時期,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大量戰略性機遇不斷涌現,我國經濟堅定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銀行理財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在短期內,銀行理財公司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銀行理財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報告根據銀行理財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銀行理財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銀行理財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
查看詳情
近些年,國家高度重視交通領域創新技術應用,交通運輸部歷年政策均提出加快云計算與交通深度融合,公安部同樣強調支持...
齒輪是指輪緣上有齒輪連續嚙合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元件。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19世紀末,展成切齒法的原...
寵物醫院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如何?寵物醫院是寵物醫療行業的樞紐。當前寵物醫院能夠提供的醫療項目已接近人類——6...
互感器主要是將高電壓或大電流按比例變換成標準低電壓(100V)或標準小電流(5A或1A,均指額定值),以便實現測量儀表...
香蘭素市場需求規模多大?香蘭素又名香草醛,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可在香莢蘭的種子中找到,也可以人工合成,...
一直以來,我國的馬鈴薯加工產品主要集中在脫水馬鈴薯和薯片,受限于馬鈴薯品質低、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中國的速凍薯...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