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旅游經濟景氣指數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經濟運行綜合指數分別為95.6、97.8、85.6,環比分別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總體處于景氣榮枯線(100)之下。國內旅游市場小幅度收縮,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數20.94億人次,比2021年同期減少5.95億,同比下降22
一、旅游業發展歷程
起步階段。中國現代旅游業從無到有,初步形成創匯為主的經濟產業特征,逐步由計劃經濟單一接待行業轉變為市場經濟多元服務行業。
成長階段。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特色發展模式,國內游,出境游,入境游三大旅游市場培育推進,旅游產業加快成長。
拓展階段。旅游業由經濟增長點向新興產業,國民經濟重要產業轉型,基本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綜合發展階段。旅游業由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向戰略性支柱產業轉型,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國家。
二、旅游業國際地位分析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旅游業的接待規模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對世界旅游業的影響和貢獻日益突出,在國際旅游大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備受世界矚目。
1.中國已成為全球國際游客到訪量最大的國家之一
中國旅游業雖然比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了幾十年,但發展很快,在旅游業起步最初幾年,接待的外國過夜旅游者人數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
2.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客源市場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十分強勁,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公民在境外的人均消費水平排名全球第一,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有消費吸引力的重要客源市場,對世界國際旅游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場,受可支配收入提高、人民幣匯率堅挺、旅行設施改善和出境旅游政策鼓勵等利好因素的影響,持續超常規增長。
3.中國旅游綜合競爭力的世界地位不斷提升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正在縮小與發達國家旅游業發展的差距,顯示出巨大發展潛力和廣闊發展空間。世界旅游業帶動的產業綜合增加值中,有六分之一是由中國貢獻的;世界旅游業創造的就業機會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于中國旅游業。
4.中國旅游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合作
近年來,中國旅游企業加快了全球化發展步伐,海外投資、資產并購、上市融資、業務拓展等一系列舉措,從新的發展空間分享中國旅游發展的紅利,備受世界矚目。中國企業的跨國旅游發展步伐強勁,模式多元,合作廣泛,中國旅游業正在融入世界旅游經濟體系。
三、旅游業發展成就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對國內旅游的市場規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進行了系統分析。報告表明,城鎮居民和高學歷人群是我國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場,占比分別達到72.15%和42.27%。國內旅游呈現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內旅游客流占國內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際旅游客流為相鄰省份間的旅游流動。
根據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旅游度假村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得知,國內旅游經濟景氣指數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經濟運行綜合指數分別為95.6、97.8、85.6,環比分別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總體處于景氣榮枯線(100)之下。國內旅游市場小幅度收縮,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數20.94億人次,比2021年同期減少5.95億,同比下降22.1%。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收入(國內旅游總消費)1.72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減少0.65萬億元,同比下降27.2%。2022年第四季度國內旅游人數6.8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0.63萬億元。
自2022年11月中旬,中央決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國務院疫情防控機制陸陸續續印發了新20條、新10條和對新冠進行“乙類乙管”等通知,標志著疫情防控入境“常態化”下的新階段。因此國內旅游已經開放,經營上已無障礙,2023年旅游行業將會迎來復蘇與恢復,同時由于三年疫情期間阻斷人們旅游,因此2023年旅游業的總收入將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2023年中國旅游業的總收入達到3.18萬億元,往后的增長速度將會有所下降,將會以平穩的速度發展,預計2027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達到9.75億萬億元,同步增長30.7%。
圖表:2023-2027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煙普華研究院
四、旅游業發展經驗
(一)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優質旅游時代
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后,中央政府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在提升中國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是極為科學的戰略。旅游業與其他產業一樣,過去一直奉行的是規模擴張主義,發展模式比較粗放。在經濟增長從追求速度到追求質量的今天,旅游業同樣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優質旅游時代,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轉變發展理念。從重規模擴張轉變為重內涵發展,帶動旅游服務品質的改善,在為游客提供最大旅游價值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市場口碑。特別是要推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賦予旅游產品更多的文化屬性與文化內涵,不僅讓消費者有感官體驗,而且更有精神享受。二是實現科技與旅游融合。無論是農村旅游還是城市旅游,所有的旅游產品都可以在云計算、虛擬、人工智能以及可穿戴設備的幫助下,實現旅游體驗的大跨越。不僅要開發出更多的高科技旅游設備,同時還應注重懂信息技術、懂旅游運營、懂文化旅游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大力推進旅游業制度創新。適應新時代要求,推進旅游業相關的土地制度、管理體制、導游管理、帶薪休假、評價制度等等,向制度改革要紅利,更好地推進旅游業。
(二)堅持旅游者需求導向,不斷優化市場結構
我國進入新時代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成為所有經濟部門發展的源動力。旅游業作為承擔著經濟、社會、外交等多重功能的重要產業,目前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制約了旅游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水平。因此,應堅持旅游者需求導向,不斷優化旅游市場結構。一是加強市場調研。圍繞人民美好向往在旅游市場的體現,與旅游業發展現狀進行比較,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根據分析結果,逐步完善我國旅游業發展規劃,確保旅游業始終與國民經濟發展大勢一致,從而獲得最大的發展助力。二是更好地解決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發展,游客與本地居民的利益沖突。比如,旅游業發展制約一個地區工業的發展,一個古城旅游給當地居民帶來的不便等等。要更加重視各方利益的平衡,在兼顧當地經濟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兼顧各方主體的利益。以古城旅游為例,可以讓當地居民成為旅游企業股東,或是當地政府提供更好福利等等。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旅游成為游客與當地居民共同美好生活。
(三)加快推進放管服,突出市場主體地位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旅游業長期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制度,即在中央和地方都有旅游業的管理部門,容易造成地區之間的進入壁壘,自然就會使管理者的地位得到提升,而市場主體則處于從屬地位。隨著中央政府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包括放管服在內的改革,突出市場主體地位成為必然選擇。一方面,要對政府的公權力進行簡政放權。以旅游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為目標,逐步將政府放在旅游微觀市場的手收回來,從以前重視管理轉變為重視服務,讓旅游市場主體自己來決定發展道路,進而激發旅游市場主體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加快營造更加完善、公平的旅游市場環境。以此為目標,對相關的市場管理服務制度進行修訂,加大旅游市場的執法力度,對那些有違反公平、公正的市場行為予以打擊。尤其是要加大旅游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旅游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從而打造更多具有獨創性和強大市場競爭力的旅游企業實現規模化與品牌化經營,提高我國旅游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四)上下結合,打造全域旅游模式
從長遠來看,孤立的旅游產品已經很難保持以前的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全域旅游這種可以將一個區域內多個旅游產品串連起來,滿足游客在一定時間內多種旅游休閑需求的旅游模式。因此,不僅要發揮改革開放40年自上而下的改革經驗,還要注重發揮市場主體和基層單位的創造力,實現“上與下”的結合,共同推動全域旅游模式在全國的形成。一方面,加強對全域旅游的調研,確定正確的發展思路。全域旅游不是遍地開花,而是根據一個地區的條件,有選擇性地突出旅游業特色,進一步做深、做寬旅游體驗。另一方面,要打破旅游企業各自為政的傳統思維,協調好各部門條塊分割的部門利益,圍繞突出地方特色,科學、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產業。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旅游度假村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旅游度假村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旅游度假村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旅游度假村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
查看詳情
推進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3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
在產業互聯網階段,社交網絡依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社交網絡也可以成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之間的橋梁,從而讓消費...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衛生服務網絡逐漸成...
海邊風場,風電機組迎風轉動。這些阻風抗腐的巨大葉片,由一束束直徑僅為頭發絲1/10、強度為鋼材料7至9倍的高性能碳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灰產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產值高速增長。作為冶金、化工、建材、醫藥、農業及環保等行業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床上用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伴隨著高壓力的生活狀態,睡眠質量成為了當下熱門話題。保...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