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設施農業涵蓋設施種植、設施養殖和設施食用菌等。
在國際的稱謂上,歐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設施農業(Protected Agriculture)”這一概念,美國等通常使用“可控環境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詞。2012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占世界總面積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烴溫室大棚膜覆蓋。我國設施農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利用太陽能的工程,絕對數量優勢使我國設施農業進入量變質變轉化期,技術水平越來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設施栽培是露天種植產量的3.5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世界人均面積40%,發展設施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多地少制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最有效技術工程。
二、《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發布
2023年6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在山東青島召開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會上發布了《全國現代
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
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對促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規劃》堅持以穩產保供和滿足市場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為目標,以優化現代設施農業布局、適度擴大規模、升級改造老舊設施為重點,以提高光熱水土等農業資源利用率和要素投入產出率為核心,以強化技術裝備升級和現代科技支撐為關鍵,持續提升現代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構建布局科學、用地節約、智慧高效、綠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格局,為拓展食物來源、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包括1個總體規劃、4個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建設以節能宜機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以倉儲保鮮和烘干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等4方面重點任務;部署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提升、戈壁鹽堿地現代設施種植建設、現代設施集約化育苗(秧)建設、高效節地設施畜牧建設、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等6大工程;明確提出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扶持、指導服務、主體培育、宣傳引導等5方面保障措施,對未來一個時期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養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比達到6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全國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各有關部門以《規劃》為指導,加強政策支持保障,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不斷優化完善發展環境,加快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設施農業發展概況
隨著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溫室大棚可以通過人工的手段構建出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生產環境,隔絕外部氣候變化的影響,實現農作物的全天候生長。國內外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研發智能溫室環境監控系統,降低溫室的運營成本,進而提高溫室的綜合經濟效益。
依據自然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和飲食文化等因素,可將世界設施園藝大致劃分為亞洲、地中海沿岸、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六大區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設施農業整體上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
據2017年調查數據顯示,全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460萬hm2,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國、韓國和日本,歐洲的荷蘭和阿爾巴利亞,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和埃及以及地中海沿岸諸國。其中,亞洲是世界設施農業發展最快、面積最大的地區,僅中國、日本和韓國3個國家的設施農業面積之和就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2.90%。
在設施農業體量上,中國設施農業面積達370萬hm2,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意大利緊隨其后位于第二,第三、第四分別為土耳其和韓國。荷蘭在人均設施農業溫室面積上位居世界第一。
設施類型
從設施類型上看,有近292萬hm2的設施農業類型是塑料大棚(含中小拱棚),占比約為63.5%,主要分布在中國、韓國、日本以及地中海延岸諸國;塑料溫室類型面積達130萬hm2左右,占比約為28.3%。
在中國的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等地被廣泛使用;玻璃溫室類型面積達6萬hm2左右,占比約為1.2%,結構大多為文洛型(venlo)連棟溫室,主要集中在亞洲的中國、非洲的埃及、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意大利和西班牙、荷蘭及北歐一些國家;其他類型溫室面積占比約為7%。
設施作物
從栽培作物看,蔬菜占設施園藝總面積的85%以上,以番茄、黃瓜、茄子、甜椒等為主;其次為鮮切花和盆栽花卉。
從種植地域分布來看,中國、日本和地中海沿岸國家主要種植蔬菜、草莓和葡萄,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以高附加值的鮮切花和盆栽花卉生產為主,如荷蘭花卉的生產全部在溫室內進行,生產的鮮切花、觀賞植物約占世界溫室市場的80%,每年出口總額占國際市場花卉貿易的60%,占歐洲市場的70%。
栽培技術
從栽培技術看,荷蘭、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設施農業技術處于領先水平。發達國家在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實現了生態循環農業的經營模式。
此外,隨著溫室結構優化、設施配套及栽培技術體系完善,能夠用計算機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各種環境因子進行調控,使設施作物生長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實現作物周年連續生產供應,產出的溫室產品能獲得高產量、高品質、高利潤,暢銷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