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啟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戰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上先行先試。
黨的二十大將教育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系統謀劃,極具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極推動教育事業取得新進步、各項工作有了新成效、教育面貌發生新變化,奮力走好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新征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教育新的貢獻。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高等教育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機遇分析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5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3億人,專任教師1880.36萬人。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13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239所(含獨立學院164所),比上年增加1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高職(專科)學校1489所,比上年增加3所;成人高等學校253所,比上年減少3所。另有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機構234所。
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655萬人,比上年增加22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普通本科學校校均規模16793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校均規模19487人,高職(專科)學校校均規模10168人。
研究生招生124.25萬人,比上年增加6.60萬人,增長5.61%;其中,博士生13.90萬人,碩士生110.35萬人。在學研究生365.36萬人,比上年增加32.12萬人,增長9.64%;其中,在學博士生55.61萬人,在學碩士生309.75萬人。畢業研究生86.22萬人,其中,畢業博士生8.23萬人,畢業碩士生77.98萬人。
普通本科招生467.94萬人,比上年增加23.34萬人,增長5.25%,另有專科起點本科招生86.62萬人;在校生1965.64萬人,比上年增加72.54萬人,增長3.83%;畢業生471.57萬人,比上年增加43.47萬人,增長10.15%。
職業本科招生7.63萬人,比上年增加3.49萬人,增長84.39%,另有專科起點本科招生3.31萬人。在校生22.87萬人,比上年增加9.94萬人,增長76.91%。
高職(專科)招生538.98萬人(不含五年制高職轉入專科招生54.29萬人),同口徑比上年增加31.59萬人,增長6.23%;在校生1670.90萬人,比上年增加80.80萬人,增長5.08%;畢業生494.77萬人,比上年增加96.36萬人,增長24.19%。
成人本專科招生440.02萬人,比上年增加61.49萬人,增長16.24%;在校生933.65萬人,比上年增加101.00萬人,增長12.13%;畢業生330.07萬人,比上年增加52.12萬人,增長18.75%。
網絡本專科招生280.89萬人,比上年減少3.03萬人,下降1.07%;在校生844.65萬人,比上年減少29.25萬人,下降3.35%;畢業生261.89萬人,比上年增加2.83萬人,增長1.09%。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教育報考398.41萬人次,取得畢業證書36.17萬人。
高等教育專任教師197.78萬人,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31.58萬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78萬人;高職(專科)學校61.95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47萬人。普通本科學校生師比17.65:1,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生師比18.31:1,高職(專科)學校生師比19.69:1。
普通、職業高等學校共有校舍建筑面積113080.5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313.26萬平方米,增長3.97%。生均占地面積51.6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25.21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實習儀器設備值為17527.82元。
勞動力市場和大學生的人才供給,要實現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這對高等教育結構、區域教育調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學以成人,還要學以致用,同時社會發展還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現代社會發展中現代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
2023屆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對于社會普遍關心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教育部全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通過著力拓展就業崗位、加快招錄進程、優化指導服務等措施,努力跑出就業加速度,幫助更多畢業生就業。截至7月2日的數據,就業率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
閩臺聯合培養人才模式為學生高素質成長提供了多元平臺。近年來,海峽理工學院學生共考取境內外各類證照近3000本。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高等院校BIM應用技能比賽等專業賽事上,海峽理工學院學生均有斬獲。近年來,三明學院面向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堅持人才創新驅動,加強明臺雙方優勢互補,在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校地共建、老區振興等方面深化合作,打造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研究院、閩臺書院與經世致用文化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汽車工程研發中心等一批兩岸科研合作交流平臺,為學校建設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多種方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強化就業狀況對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反饋聯動,推動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更加契合。
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是教育強國的核心功能。當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高等教育助力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高校這些年產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貢獻。“我們將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更好地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啟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戰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上先行先試。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
高等教育行業報告對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高等教育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高等教育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3-2028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等教育...
查看詳情
隨著“互聯網+”策略的持續推進,招標投標市場逐漸把重心從傳統模式上轉移到電子模式上。近幾年我國電子招投標行業不...
養老服務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為打通廣大老年人與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的溝通渠道,養老服務網聚焦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無...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民宿產業加快提質升級有利于進一步推...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民宿產業加快提質升級有利于進一步推...
新材料是支撐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等戰略前沿產業的基礎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
信息技術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和推動未來產業革命的重要引擎。信息化的發展水平主要取決于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其主流仍然...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