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購買本土產品”政策的深化,國內制造商在產品創新上的投入越來越大,力圖將產品創新打造為業務發展的新途徑。例如,在醫療器械市場中,跨國公司在二級以下醫院的銷售機會將逐漸受到采購法規的限制。中國本土制造商正加速發展,力圖提供質優價廉的本土替代品。未來
隨著“購買本土產品”政策的深化,國內制造商在產品創新上的投入越來越大,力圖將產品創新打造為業務發展的新途徑。例如,在醫療器械市場中,跨國公司在二級以下醫院的銷售機會將逐漸受到采購法規的限制。中國本土制造商正加速發展,力圖提供質優價廉的本土替代品。未來,生物醫藥企業將比跨國公司更具競爭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愿景目標綱要中提出:2021-2035年中國生物醫藥發展目標為聚焦生物醫藥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實驗室體系;從國家緊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大科技前沿領域攻關——基因與生物技術:基因組學研究應用,合成生物、生物藥等技術創新,創新疫苗、體外診斷、抗體藥物等研發,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究。
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市場規模從1836億元增長到31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據估算到2025年,我國生物制藥行業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8332億元。21世紀生物藥物的研制將進入成熟的ENABLINGTECHNOLOGIES階段,使醫藥學實踐產生巨大的變革,從而極大地改善人們的健康水平。分析人士指出,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未來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生物醫藥市場空間端:四大生物醫藥集聚區戰略布局與政策環境建設持續優化
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加快合成生物學、生物制造突破重大科學問題,其中加快突破生物醫藥產業(化學藥、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核心技術。江蘇省《關于促進全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隨即出臺,從產業發展目標、產品開發、審評審批、生產制造、應用推廣、引才育才、產業生態等7個方面提出30條“硬舉措”,形成了覆蓋產業全鏈條的“政策包”。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強化原始創新;加大資金支持;鼓勵臨床研究;加速成果轉化。
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愿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生物醫藥實驗室平臺和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平臺,建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聚區。在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方面支出,建設以廣州、深圳為核心,以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為重點的產業創新集聚區。
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愿景目標中提出:將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新興支柱產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與生物醫藥與健康事業。重點發展生物藥、現代中藥、化學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精準醫藥、基因檢測、高端醫療、高端康養等領域。
蘇州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重點,排在第一位置的便是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集群(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數字醫療)。
濟南市印發《濟南市打造先進制造和數字經濟標志性產業鏈群實施方案》,將生物醫藥產業鏈群作為重點突破的10個標志性產業鏈群之一,規劃到2025年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該方案圍繞項目建設、產業集聚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促進產業要素向龍頭骨干企業和重點園區匯聚,加快打造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物醫藥標志性產業鏈群。
《關于支持濟寧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共包括8個部分、18條具體措施,從創新藥品產業化、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化、中藥發展等方面進行支持。支持中藥發展。支持在中藥配方顆粒、“經典名方物質基準”、中藥經典名方復方制劑研發生產上有新的突破。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化。對按照創新及優先程序注冊的第三類、第二類醫療器械,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補助。支持醫藥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對在濟寧市建設的醫藥研發、臨床試驗基地等按固定資產實際投資總額的5%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
1.長三角地區:強化全鏈條政策體系建設
長三角地區全鏈條政策支撐體系持續完善,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環境優勢逐漸凸顯。上海、杭州分別出臺《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皆提出建立健全全產業鏈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授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為未來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環渤海地區:協同創新與特色化發展并行
環渤海地區聚焦協同創新、特色化發展與精準施策。北京市發布實施《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在提升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推動臨床溢出效應顯現、推動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與孵化器建設、完善產業發展生態等方面聚焦建設。天津市出臺《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注重融合發展與場景應用突破,謀求領標企業聚集培育中心、生物醫藥應用場景創新示范中心、生物醫藥產業智能發展中心三大中心建設。河北省石家莊市出臺《關于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并配套發布13項實施細則,從重大專項、研發總部、企業間協作配套、項目引進等層面精準發力。遼寧、山東等省份重點地區系統推進醫療服務、醫藥服務和藥械制造的協同創新發展。
3.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引導前沿領域與技術快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對細胞與基因產業發展進行立法,出臺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專項扶持政策。深圳市發布《深圳經濟特區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該條例是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在細胞與基因這一新興領域進行探索。深圳市光明區推出《深圳市光明區關于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成為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專項扶持政策,這也將進一步完善區域合成生物“科研-轉化-產業”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中國合成生物產業高速發展。
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導向下產業協同發展加速推進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助推區域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化、協同化發展。目前,四川健康產業與信息產業的融合正在不斷加深,三醫+的發展趨勢愈加明顯,并呈現出區域集聚態勢。重慶市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并持續優化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指出將在成渝地區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協同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現代中藥產業,共建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創新“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建園方式,推動各類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政策疊加、服務體系共建。
欲了解更多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生物醫藥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版光纖通信產業園區定位規劃及招商策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產業園區是...
查看詳情
硅片龍頭企業大幅下調硅片價格硅片作為光伏產業鏈的重要中間產品之一,價格再次下調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硅片制造頭部...
國內隱形眼鏡護理液行業發展時間較短,自20世紀末正式引進該項技術至今才二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相比較于歐美等醫療工業...
中國1-6月原油進口28207.6萬噸 同比增11.7%中國6月原油進口5,206.2萬噸,1-6月累計原油進口28,207.6萬噸,同比增11....
中國1-6月大豆進口5,257.5萬噸 同比增13.6%中國6月大豆進口1,027.0萬噸,1-6月累計大豆進口5,257.5萬噸,同比增13.6...
我國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值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今天(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
全國今年上半年新開工水利項目1.76萬個據水利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1.76萬個、投資規模7208億元,較...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