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電網的負荷越來越大。如何保持電網的穩定運行,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是每個電力從業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了實現電網的智能化運維,目前已經有了許多電網智能運維管理系統。這些系統結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對電網
以網絡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催生電力行業與數字技術的緊密融合,智能電網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也正隨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搶占電網電力轉型升級的窗口期和制高點,相關上下游企業都需加快戰略性核心技術、重大裝備集中攻關,著力提升電力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導向加速電網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新模式發展。
電力能源對于我國社會的正常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力能源能否正常供應對于我國的國計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活動息息相關。
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壓的變電所及輸配電線路組成的整體,稱為電力網。它包含變電、輸電、配電三個單元。電力網的任務是輸送與分配電能,改變電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電網的負荷越來越大。如何保持電網的穩定運行,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是每個電力從業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為了實現電網的智能化運維,目前已經有了許多電網智能運維管理系統。這些系統結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對電網的全面監測、分析和管理,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
電網智能運維管理系統可以實現電網的全面監測。通過安裝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電網的電流、電壓、頻率等參數,判斷電網的運行狀態。同時,這些設備也能夠檢測電網的故障,及時發現并定位故障點,避免因故障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這種全面監測和故障檢測的功能,可以有效避免因電網故障引發的停電等問題。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網運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電力日常運維包含設備操作、新能源投退、電力設備巡視、帶電檢測、停電事故處理、信號處理等各類事項。電力運維托管是指電力行業內企業將管理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和非核心的業務以及相關聯的運維服務流程剝離出來后,交由組織外部的專業服務提供商完成的經濟活動,即組織某種資源與活動的外化。
目前市場上能夠從事電力運維托管技術服務行業的企業較少,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國有大型發電集團, 第二類為國有企業的調試試驗所、安裝公司,第三類是國有電站的三產公司,第四類,屬于私營企業為主的小型運營承包公司。
新型電力系統中,水、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發電將逐步成為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然而,從全國看,這些清潔能源的資源和需求一直存在逆向分布問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風光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三北”地區,而用電負荷主要位于東中部和南方地區。
與煤炭方便遠距離運輸不同,水、風、光等資源只能就近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網送到負荷中心。這樣一來,推動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聯網”、省內主網架“補網”,提升電力資源配置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2022年底,國家電網累計建成33項特高壓工程。“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將持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服務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支撐和促進大型電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外送。
電網運維檢修主要是維護、檢查和修理電網中存在的變壓器、電纜、開關柜等電力設備,是保障設施安全、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
電網運維檢修行業可以細分為運維領域和變電檢修領域。其中運維領域大致分為自動化運維、變電運維、換流站運維三大類。自動化運維是負責對生產、營銷等數據整理維護;變電運維是負責對變電設備運行維護、倒閘操作、事故處理以及設備巡視等,是最為核心的運維工作;而換流站運維是對換流站的施工、運行維護和檢修。
在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的改變勢必將帶來電網能力不足、發電和用電功率不匹配、電網完全穩定性下降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亟需新興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變電站和換流站智能運檢、輸電線路智能巡檢、配電智能運維體系建設,發展電網災害智能感知體系,提高供電可靠性和對偏遠地區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電網智能化建設迫在眉睫。
3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針對電力等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需求,要發揮智能電網延伸拓展能源網絡潛能,推動形成能源智能調控體系,提升資源精準高效配置水平。以智能化電網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賦能電網發展,對于電力行業來說意義非凡。
“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步入平價上網階段,實現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最亟需解決的問題由成本變為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其核心在于調度調節能力以及大規模超遠距離輸電能力。因此儲能、特高壓、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業態發展迅猛,可視化運維需求也接踵而至。
從總量來看,“十四五”期間,兩網總投資達3萬億,同比增長17%,測算智能化投資比例有望達14%,投資額突破4000億元。
“十四五”期間,國網規劃建設特高壓“24交14直”,涉及線路3萬余公里;計劃新增改造智能變電站達7700座。基于以上數據,我們測算智能運維市場靜態空間共約700+億,輸電端約300+億元,變電站端約100億元,配電室端約300+億元。產品硬件壽命約5-8年,每年更新換代的動態市場預計超100億。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電網運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電網運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
查看詳情
隨著我國三維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在自然資源的管理監測...
梳理10家通過上市母公司披露上半年財報的信托公司發現,有8家信托公司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
8月1日上午,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敷爾佳”),正式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本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55...
汽車模具,從狹義上講就是沖制汽車車身上所有沖壓件的模具的總稱。也就是“汽車車身沖壓模具”。例如,頂蓋翻邊模、橫...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加油站已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目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齊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體系,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達數千億元,成為全球...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