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余家非上市銀行2023上半年財務數據在中國貨幣網披露完畢。券商中國記者匯總梳理其中114家的數據后發現,披露相關指標的銀行中,六成營收增速為正,七成凈利潤錄得增長。
近日,百余家非上市銀行2023上半年財務數據在中國貨幣網披露完畢。券商中國記者匯總梳理其中114家的數據后發現,披露相關指標的銀行中,六成營收增速為正,七成凈利潤錄得增長。
其中,IPO排隊銀行業績亮眼,東莞銀行、湖州銀行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同比增長穩健;但同時,13家銀行同比營收及凈利潤均“滑坡”。整體而言,非上市銀行2023年二季度業績兩極分化態勢持續。
81家凈利增速為正
截至8月6日,已有百余家中小銀行在中國貨幣網完成二季度財報披露。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已披露凈利潤的112(另2家銀行未披露凈利潤)家中小銀行中,有81家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近半數來自浙江、山東、安徽等華東地區。
正在IPO排隊的多家銀行二季度業績普遍較好。東莞銀行、湖州銀行二季度營收分別同比增長5.26%、9.93%;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29%、21.57%。
營收表現上,共有75家銀行呈增長態勢。其中,江西新建農商行、新疆銀行、湖北潛江農商行的該項指標分別同比增長45.6%、31.3%、30%,位列前三。
凈利潤方面,位于同比增幅前三的銀行為山西銀行、山東鄆城農商行、寧波甬城農商行,增幅分別為718.59%、610%、394.46%。
山西銀行由于開業時長較短,往年凈利潤基數較低,致使利潤大增。另外,已統計的銀行中,共有50家凈利同比增幅超10%。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范圍內的中小銀行中,有三成凈利潤下滑。貴州興義農商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0.145億元,降幅達84.83%;山西長子農商行、湖北荊州農商行、長春農商行、浙江溫州洞頭農商行等凈利潤同比降幅均超50%。
另外,大連銀行、長春農商行等凈利潤和營收增速同比為負的銀行達13家,占數據可比機構數量的一成。其中,山西榆次農商行今年上半年虧損1358萬元,是統計樣本中唯一虧損的銀行。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整體來看,二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比一季度稍高,但總體仍處于低位。銀行業績的分化,和經營能力、經營區域等緊密相關,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的銀行經營情況相對較好。
根據梳理,上述銀行中已有42家披露了最新資產質量。其中,超過半數的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今年初有所反彈。
不良率較年初上升幅度前三的機構分別是溫州洞頭農商行、江西新建農商行、湖南常德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1.2、0.99、0.94個百分點。其中,江西新建農商行6月末不良率高達4.8%,在已披露數據的42家機構中居于首位。
數據顯示,江西新建農商行近兩年不良率均維持高位,接近5%的監管紅線。值得注意的是,該行2022年營收為8.26億元,同比下降5.53%;而凈利潤卻不多不少,正好為0元,同比降幅為71.32%。
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在對該行最新評級的報告中稱,該行撥備費用在撥備前利潤中的占比達95.66%,撥備計提壓力較大,綜合因素作用下該行2022年凈利潤為0元。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68%。本次披露中,除了江西新建農商行,阜陽潁東農商行、四川天府銀行、大連銀行等14家銀行的該項指標也超出這一水平,這意味著仍有部分銀行資產質量有待優化。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采訪時表示,非上市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和方式較少,處置效率低;同時,存在處置周期較長、成本較高、缺乏不良處置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等問題。
相較業績表現和資產質量的分化,非上市銀行資產規模總體穩健。可比數據的114家銀行中,絕大多數機構資產保持增長,增速超10%的機構達40家。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也有少部分銀行資產總額縮水。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山東萊州農商行、青海大通農商行等8家銀行出現“縮表”,資產總額相較年初減少。其中,山東萊州農商行總資產下降50億元。
可比數據的105家機構中,有69家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下滑。其中,四川天府銀行、山西長子農商行的該項指標分別僅為9.63%、9.96%,均已跌破10.5%的監管紅線;另外,常德農商行、福建海峽銀行等5家機構距離紅線已不足0.5個百分點。
周茂華稱,資本充足率下降整體受多方面影響:一是內源性補充下降,如經營業績放緩等,同時外源補充渠道狹窄;二是近幾年國內銀行部門資產擴張較為迅速;三是國內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及業務擴張導致資本消耗加大。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已披露財報的非上市銀行業績多數增長,是經濟回穩向好的映射。國內經濟整體度過了疫情時期的困難,經濟復蘇向上,銀行也在積極提升經營能力,但目前經濟復蘇節奏暫不穩定,銀行經營業績分化的情況將持續。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近日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2萬只,募集資金27.75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310億元。同時,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已突破1億,達1.04億,同比增長13.41%。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265家銀行機構和30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71萬只,較年初增長6.88%;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9萬億元。
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300億元,投向“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扶貧紓困等領域專項債券規模超10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5萬億元。2023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39%。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顯示:
銀行理財產品設置超額報酬機制,實質為收取浮動管理費。
在市場人士看來,一方面,收取浮動管理費有利于產品在實現預期收益的同時為投資創造更高收益;另一方面,過高計提超額報酬,某種程度上或影響投資者參與積極性。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銀行理財行業全面進入凈值化、規范化發展時代。2022年,相關監管政策文件持續出臺,行業管理細則進一步明晰,旨在推動理財行業規范化、高質量轉型發展。
過去的這一年,對理財行業和投資者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底層資產市場持續震蕩、“破凈”現象頻發等多重影響下,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在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還是保持了穩健增長態勢。
整體而言,以理財公司為主力軍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固收類產品仍占主導地位,市場風險偏好以穩健為主,產品期限日益多元,產品投向逐步外延。
各機構進一步拓展豐富營銷渠道,加強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多層次的理財市場格局正逐步成型。
今年以來,隨著存款利率下行、銀行理財收益率上行,銀行理財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市場對銀行理財規模能否持續增長以及收益率能否繼續“走牛”的探討也日漸增多。
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新供給和新業態,銀行理財行業擔負著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服務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
2023年上半年,理財投資者數量維持增長態勢。截至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已突破1億,達1.04億個,較年初增長7.24%,同比增長13.41%。
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新增679.06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新增21.38萬個。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相關業務平穩運行。
截至6月30日,已正式銷售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12家商業銀行,累計為個人養老金投資者開立理財行業平臺養老金賬戶11萬個,4家理財公司共發行18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累計銷售規模達到7.79億元。
據多家機構測算,7月以來,理財產品規模已有所回升。廣發證券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銀行理財存量規模上升至26.93萬億元。
中信證券報告稱,伴隨下半年理財沖量節奏發力的慣例,其整體規模有望恢復至2022年中29萬億元以上的水平。分析人士認為,伴隨理財沖量節奏發力,下半年理財市場整體規模有望重回29萬億元水平。
不過,面對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擺在理財公司面前的考題是——如何從凈值化管理、資產管理策略、投資者分層等方面發力,穩住規模,應對可能出現的新的市場考驗。
銀行理財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銀行理財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銀行理財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銀行理財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
查看詳情
中國7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48.97萬噸海關總署:中國7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48.97萬噸,6月為49.26萬噸。中國7月原油進4...
手機鋰電池產量持續快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手機鋰電池行業應用加速拓展,助推雙碳進程加快。據外媒消息稱,美國...
糖的過量食用已經開始威脅到人類健康。過度攝入食糖除了會導致齲齒的發生,也會增加肥胖、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的患病風...
氟化工概念板塊午后異動拉升 三美股份漲超5%2023年8月8日,氟化工概念板塊午后異動拉升,三美股份漲超5%,巨化股份...
欲了解更多焦化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焦化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C...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肉雞養殖總體保持盈利。其中,2月、3月的盈利水平最高,每只雞的利潤達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