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蛋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雞蛋產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普通蛋多品牌蛋少。
目前國外已經開發成功的營養蛋如高碘蛋、高硒蛋、高鋅蛋、低膽固醇蛋、天然風味蛋等,品種不下五六十種,而且都有自己的品牌和標識,這些特種蛋售價比普通雞蛋要高出數倍甚至幾十倍。而國內部分蛋雞場雖也試產過一些特色雞蛋,售價雖高于普通蛋賣得不錯,但多數產品質量未達標,也沒有讓人記得住的商標和品牌,如紅心雞蛋,只是蛋黃增色,而蛋內成分依舊;低膽固醇蛋,食后無明顯效果,因而吸引不了消費者。
二是帶殼蛋上市多深加工少。
據介紹,國外各種蛋制品的消費量不斷擴大,美國市場占所有原生蛋的33%,日本占50%,我國僅為5%。雞蛋除傳統的食用方法外,利用其特性延伸使用范圍大有文章可做,。如雞蛋的乳化性,可加工成蛋黃醬、色拉調味劑,冰淇淋等;利用雞蛋的熱變形和凝固性,可用作火腿臘腸、魚靡制品等的粘結劑及其他食品的脫水防止劑。現在家庭食用各種飲品和營養沖劑的需求直線上升,因此各種蛋黃粉、蛋清粉、速溶蛋松等也有廣闊的市場。
三是雞蛋食用多開發利用少。
雞蛋不僅用于食品方面,其潛在的功能和價值遠未被開發。盡兩年從蛋黃中提取的高級補品“卵磷脂”風靡世界各國,歸根結底還是雞蛋的功勞。目前各國科技工作者分別對蛋殼、蛋膜、蛋清正在進行更深的開發,已研制成功的產品有溶菌酶、蛋黃油、檸檬酸鈣,“鳳凰衣”面油等,雞蛋的提取物可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美容等各個領域。
目前雞蛋的過剩僅是相對的,當務之急是有關農業、畜牧業、工業、商業及研究部門應集中力量,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改善雞蛋品質,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以雞蛋為原料的系列食品和商品,這不僅能使雞蛋的消費量增加,而且能大大提高雞蛋的使用價值。
二、國內雞蛋產品市場的三大瓶頸
現代蛋雞產業面臨三大“卡脖子”難題,一是糧食安全,二是良種問題,三是復雜疾病。既要看到近年來國內蛋雞生產總體向好,也要看到國內蛋雞產業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包括疾病防控形勢嚴峻、新增養殖用地難、雞蛋產品增值潛力尚未全部挖掘等諸多挑戰。
至于良種,中國蛋雞業的“良種夢”,應該做到“四個適應”——高密度養殖、高強度免疫、頻繁應激、生產模式。在國內,缺的不是能育種的人,而是實實在在搞育種的人;缺的不是中國品種,而是與國內疾病復雜環境適應性強的“抗病良種”。
尤其是疾病。現代養殖最大困惑是“流氓”病毒,它們千方百計逃避人類所采取的生物安全舉措,導致“癥”難對、“藥”難下,并持續“偷走”蛋雞生產力。
現代蛋雞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其說是伴隨著科技發展在不斷進步,倒不如說是與病毒不斷賽跑、博弈的艱巨歷程。現代蛋雞業最大、最現實的威脅,仍然是病毒。
蛋雞產業的自主育種能力也明顯提升。國內商品蛋雞產蛋性能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當,我國自主培育的高產蛋雞品種和地方特色蛋雞品種,已占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然而,蛋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比如,疾病防控形勢嚴峻。目前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續多發、多種病毒共存。在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中,途經我國的就有3條。境外禽流感疫病傳入風險極大。
歷史教訓警示我們,禽流感疫情是可能影響家禽業可持續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而且帶來的損失十分巨大。此外,禽白血病等垂直傳染疫病對家禽業生產的影響也非常大。
再比如,新增養殖用地難。隨著國家對耕地用途管制越來越緊,新建蛋雞養殖場用地審批難上加難。
此外,雞蛋產品增值潛力尚未全部挖掘。我國禽蛋消費以鮮食為主,深加工比重較低,產品單一,附加值低。據行業測算,雞蛋深加工比重約為2%,遠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的水平。
不能過度依賴疫苗:
現代養雞業的重要特征是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這種現代超大規模養殖模式本身就意味著風險,比如,高密度容易導致風險持續疊加、不同批次飼養容易導致風險繼代循環、容易出現說不清具體原因的“綜合征”等。
在面對病毒的現實威脅時,養雞業首先考慮的是采用疫苗進行免疫。畢竟疫苗是成本最低、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對保障家禽生產有著特殊意義。然而在生產實踐中,高強度免疫與家禽健康卻呈現“膠著狀態”。一方面,疫苗難下手。現代養雞生產成為一個整體系統,家禽疾病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相互交織,“病毒、病因、病癥”很難理清線條關系;另一方面,疫苗下手后也難。比如,養殖者使用了很多防呼吸道疫病的疫苗,反倒使呼吸道問題越來越復雜。
由于現代養殖生產中的“軟刀子”難題太多,“硬貨”的疫苗不好下手,而養雞實踐中最為頭痛的疑難癥,也很難從疫苗免疫中找到答案。建議現代養殖模式必須突破“疫苗免疫依賴癥”。
這主要是基于五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疫苗免疫管不了病毒變異。疫苗免疫在“彎道”上防住了病毒,但在“直道”上永遠只會跟著病毒跑,永遠有“免疫空檔期”。從這個意義講,容易變異的病毒最不適合傳統的疫苗免疫。
在產業實踐中,最大困惑是疫苗毒株“不對型號”、交叉保護力弱,導致野毒和疫苗毒混存于家禽體內,是免疫最大的失敗和潛在風險。
二是免疫沒有殺滅病毒,沒有消除性免疫。不能實現消除性免疫的疫苗免疫,意味著病毒不斷復制蔓延,從而引發蛋雞“疫苗免疫依賴癥”的生物安全風險。
三是疫苗免疫后產生的抗體是另類“抗生素”。疫苗免疫產生的中和抗體,具有逐漸擺脫病毒的“耐抗性”特征。疫苗免疫后,與其說是病毒的免疫逃逸,倒不如說疫苗免疫產生的抗體也逐漸產生了逃避病毒的特性。
四是頻繁免疫的刺激,導致家禽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負效應復雜。目前,免疫應激具有趕不走、頻繁、持續的“三難”特征,這已經成為現代養雞最難消除的疾病發生誘因。
五是現代養殖成為一個全新系統,會“馴化”或“設計”出新的病毒或者病毒特性來“逃避”疫苗免疫。這是因為現代生產系統會“馴化”病毒,好惹的病毒會逐漸退化,而不好惹的病毒會持續進化。而且針對有些疾病,疫苗雖然解決了病毒問題,卻解決不了病癥問題。
因此,中國養雞業要想實現健康養殖,必須關注疫苗免疫本身。雖然不可能永遠沿著歷史軌跡,無休止增加免疫強度和頻次,不但“禽體”有限,家禽的免疫力更有限,不可能被“無限的疫苗免疫增長速度”所裹挾。
養雞業既不能養成“疫苗免疫依賴癥”,更不能把疫苗免疫推向家禽健康保障“第一線”。其實,免疫減負本身就是生物安全提升的系統工程,其核心是蛋雞整體免疫力提升,降低對疫苗免疫的依賴,絕對不是“少打幾針”那么簡單,而是要特別關注“免疫池”綜合免疫力的培育。現代化、集約化養雞的本質,就是要培育與維護免疫力,強化蛋雞的“三種實力”——綜合抗病能力、機體代謝能力、持續高產體質耐力。
三、雞蛋產品市場遭遇的規模難題
2023年雞蛋用量同比減少10%左右,而中小型廠更是減少了30%至50%不等。這一現象超出了預期,對于雞蛋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對于企業而言,由于需求較低,導致企業庫存雞蛋增多,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整體來看,食品廠的需求下降是雞蛋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2年的疫情管控放開后,市場上換羽的量增加了30%以上。由于蛋價落淘雞落,養殖戶們希望等待淘雞價格反彈再淘汰,這種情況在湖北、河北和山東的市場均有出現。這導致市場供應過剩,使得雞蛋市場價格下跌,與此同時,養殖戶們也面臨嚴重的經濟壓力。
目前的飼料原料價格漲幅較大,而且價格上漲難以逆轉。這也成為了導致雞蛋市場低迷的原因之一。由于大家普遍認為糧食價格不會下跌,而且在很長的時間里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因此對于飼料企業而言,成本的上漲也是不可避免的。這造成了飼料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加大,最終也反映在雞蛋市場上,加劇了市場的低迷。
最近市場出現了一個深V現象,這個現象說明底部已經確認。雖然市場仍有落價預期,但是接下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是市場復蘇。此外,由于市場已經出現過多的悲觀預期,如果市場再不能繼續下跌,市場景象極有可能發生另一個變化。在此情況下,市場需求對雞蛋價格的提升可期。
導致雞蛋市場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場需求縮減、生病雞蛋產量下降、換羽量大造成市場供應過剩以及飼料原料成本上漲都是導致市場低迷的因素。為了保持市場的健康發展,應針對市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市場政策,增強市場的活力和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企業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和產品規劃,注重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只有這樣,市場才能保持一個良態的發展趨勢。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家禽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家禽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國的蛋品產業是涉農產業,又是關乎老百姓菜籃子質量的民生工程;如何推動養雞業從傳統、簡單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蛋品產業過渡,促進蛋品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
查看詳情
雞蛋行業品牌發展現狀調研中國雞蛋行業的品牌發展歷經種種歷史,經過千辛萬苦的摸索,中國的雞蛋行業的品牌發展取得了...
雞蛋產業發展歷程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蛋品行業,幾乎都有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與觀察發達國家蛋...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經營模式分析1.政府獨資建網運營模式政府獨資建設模式是較為普遍應用的一種智慧城市運營模式,該種模...
空氣消毒機是通過濾過、凈化、殺菌等原理對空氣進行消毒的機器。除了殺滅細菌、病毒、霉菌、孢子等所謂殺菌消毒外,有...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2023年,我國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中國戰略正式深入實施。城市治理...
國際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的發展趨勢分析趨勢1越來越發達國家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戰略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新加坡是最早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