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業平臺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分析
全國升降平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管理歸口升降工作平臺標準化工作,成立于2008年,秘書處設立于北京建筑機械化研究院。在2014年之前,載重量0.5t以上的升降工作平臺屬于特種設備管理,2014年質檢總局114號文對特種設備種類進行調整,僅保存施工升降機為特種設備,其余產品不再強制管理,為了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由行業協會統一負責服務管理工作,即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裝修與高空作業機械分會。
二、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相關政策分析
2021年作為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推出了行業的“十四五”規劃。規劃中顯示,我國工程機械在“十三五”期間表現出眾,基本完成了規劃初期的各項指標。與此同時,我國工程機械仍舊存在各種發展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研發能力和產品性能跟不上產品需求、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等各項問題。在“十四五”發展時期,針對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規劃中均有詳細的發展重點和相關關鍵任務布局。
(一)工程機械現代化建設
圍繞建筑施工工法、作業環境、技術要求,貼近用戶進行創新研發,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打造覆蓋主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加速核心零部件、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推廣,構建世界級先進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實現工程機械產品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引領新一代工程機械產業革命。
(二)工程機械產品高端化發展
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建立工程機械行業基礎數據庫,加強企業試驗檢測數據和計量數據的采集、管理、應用和積累。
支持基礎軟件產業發展與推廣應用。加大對“五基”領域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投向“五基”領域重點項目。
開展示范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領域應用。強化平臺支撐,布局和組建一批強基工程研究中心,創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
(三)工程機械產品質量提升
關注部件的可靠性和壽命提升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末工程機械主要產品可靠性水平有30%的提升。
(四)工程機械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產品的研發力度,加快工程機械企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行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五)工程機械行業數字化發展
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和安全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等要素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建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
(六)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發展
推動行業企業通過國際合作、聯合開發、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機械品牌。
深入研究國際市場、法律、金融、標準等相關問題,提高與國際接軌的深度與廣度,建設、利用國際營銷服務及售后服務體系,與相關國際市場建立緊密聯系。
高空作業平臺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一、技術環境分析
折疊臂式高空作業平臺技術成熟、可靠耐用,兼具起重功能,且價格較低,是目前我國生產廠家最多,市場銷量和保有量最大的產品,在國內居于主流地位。該型產品的缺點是收攏狀態臂架之間沒有套疊,行駛狀態結構尺寸較大,限制了折疊臂產品的作業高度范圍(基本在25m以下)。
伸縮臂式高空作業平臺結構緊湊,體積小,動作簡單直觀,工作效率高,是當前國際上主流產品。但由于其結構較復雜,對控制系統與制造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國內2010年之后才得到較快發展,但普及程度仍遠不及折疊臂產品。
混合臂高空作業平臺的臂架結構是折疊臂和伸縮臂的結合,在工作性能上該產品兼具折疊臂和伸縮臂的優點,既靈活多變又快速迅捷,且結構特別緊湊,多用于作業高度超過30m產品上。由于該型產品結構復雜,對設計和制造能力要求高,因此混合臂高空作業平臺在國內的生產和銷售量很少,目前僅有寥寥幾家自主研發和生產混合臂產品。
高空作業平臺按照能否帶電作業又可分為絕緣型和非絕緣型。絕緣型高空作業平臺的工作平臺和部分工作臂采用絕緣材料(一般為玻璃鋼)制作,工作平臺和大地之間阻抗很大,人員可以在高壓線路不斷電情況下作業。非絕緣型不具備絕緣功能,不能進行帶電工作。由于我國絕緣工作平臺、絕緣臂等關鍵件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所以目前國內絕緣型產品,基本上都是采用進口工作裝置、匹配國內底盤的模式。
目前來看,用戶的需求是復雜多變、多層次的,無論哪一種類型的升降工作平臺,均有很多檔次的產品可供用戶選擇。一般地來說,不帶動力移動的、低高度的、簡易的為普通型產品,具有自行走功能、高度大、應用智能化控制系統的為高等級產品。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高空作業需求的不斷提升,高空作業平臺新技術、新結構不斷涌現,尤其在復雜環境下使用的適應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新技術取得了很多突破。從技術看,我國的高空作業平臺產品類型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臂架式高空作業平臺主要生產企業有湖南星邦、湖南運想、浙江鼎力、湖北孚曼、京城重工等;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主要生產企業有浙江鼎力、湖南星邦、湖南運想等;桅柱式高空作業平臺主要生產企業有杭州賽奇、浙江鼎力、京城重工等;高空作業車主要生產企業有徐州海倫哲和杭州愛知等。上述國內產品中,臂架式、剪叉式在高度、底盤和行走類型等方面與國外先進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桅柱式高空作業平臺在升降同步性方面有較大的技術突破,在結構的多樣性和最大高度等方面處于領先,但在外觀造型、工業設計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二、技術趨勢
從各企業推出的產品動態看,新能源、智能化逐漸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山河智能推出國內第一臺5G剪叉式高空作業車,利用5G技術,融合無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防碰撞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等實現跨地區施工作業。中聯重科在2020年11月上海寶馬展上推出了多款凝聚“綠色、智能、高效、可靠”等關鍵技術引領的智能化創新產品,如DC、HC鋰電系列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以及采用模塊化、輕量化、通用化、智能化等現代化設計而打造的ZT26J-880V直臂式吸盤車等等。徐工、杰希重工,以及捷爾杰等國內外企業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智能化和電動化產品上。其中捷爾杰在寶馬展上首次發布ES系列電動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并啟動“電驅&數字化”發展戰略。
智能化、電動化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一是迎合當下市場形勢,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技術降低設備操作門檻,提高作業效率;二也是從能源和環保的角度,為行業發展打通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023-2028年中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高空作業平臺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高空作業平臺行業投資價值。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簡介一、行業概述高空作業平臺(Aerial work platform)是服務于各個行業高空作業、設備安裝、檢修...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程度、人均消費能力進一步提高,戶外消費習慣日趨成熟,便攜式儲能電源市場潛力巨大,...
以灣區經濟為著力點,優化完善海洋與漁業產業布局。根據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等六大海灣...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沿海城市,位于中國黃金海岸中部與黃金水道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上海市沿海有良好...
山東省瀕臨黃海和渤海。全省海岸線北起魯、冀兩省交界的漳衛新河河口,南至魯、蘇兩省交界的繡針河河口,總長3345公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豆供應安全,近年來在生產、加工、儲備、貿易、進出口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中央...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