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棧技術自研為理想狀態,但現階段主機廠在技術和經濟上難以全部獨立完成,有選擇的自研和合作開發成為眾多主機廠的選擇。智能汽車所涉技術領域極為廣泛,核心功能模塊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云控、傳感器等,雖有成功全棧自研之典范如特斯拉,但對于大部分
智能汽車時代,面對整車開發的新要求,傳統的“鏈式”供應無法完全滿足主機廠的要求。汽車智能化的進程中,整車硬件架構向著“域控集中”發展,軟件架構向“SOA”發展,最終在軟硬件解耦下,實現軟件定義汽車,在此進程中眾多新功能不斷涌現,主機廠需要同時滿足:①保證功能的安全可靠;②保證量產的速度,提升研發效率保障上市時間;③能夠保障后續OTA擴展及整車平臺的拓展性;④同時滿足以上要求前提下,盡量降低開發成本。傳統的汽車供應鏈模式是“鏈式”供應模式,算法企業、芯片企業、中間軟件層供應商多定位為Tier2供應商,其產品由Tier1企業集成后作為零部件向主機廠提供,自下而上考核嚴格,傳統的“鏈式“模式無法完全滿足主機廠當下的需求,必然帶來汽車供應鏈尤其是汽車智能化供應鏈的革新。
汽車智能化和電氣化快速推進的新時代,主流玩家均各有所長,皆有所短,智能化催生汽車供應鏈的新機會。傳統整車廠擁有成熟的汽車研發、生產、供應鏈體系,但是軟件開發能力不足,也無互聯網公司廣泛的應用生態。造車新勢力雖有較強的軟件研發能力,但在硬件開發及整車制造經驗方面較為不足。互聯網公司雖然擁有完善的應用生態,極強的底層系統開發能力,但是與整車廠的合作經驗不足,對硬件集成開發的經驗不足。國際Tier1在過往的汽車供應鏈中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并形成了領先的規模效應,但在眾多新的技術領域并沒有形成完全的壁壘,甚至在一些領域與國內廠商處于同一起跑線的階段,并且國內供應商在本土化理解以及快速響應方面更具優勢,Tier1在傳統汽車時代的絕對技術優勢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深入正在被逐漸瓦解。主機廠也日益重視技術自研和合作開發,新興供應商如華為等入局,不斷加快技術追趕,主機廠在技術上受制于巨頭Tier1的情況逐漸減少。同時智能汽車模塊化發展成為行業趨勢,主機廠可以在不同智能化模塊上分別對接眾多優質供應商,既掌握了主動權避免為一家供應商所“綁架”,也為眾多自主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新的機遇。
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AR-HUD發展前景廣闊。HUD(Head-UpDisplay,汽車抬頭顯示儀)可以把重要信息映射在風擋玻璃上,使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清重要汽車信息。目前HUD主要有三種產品形態:C-HUD、W-HUD、AR-HUD。其中,AR-HUD利用了AR成像技術,使得HUD投射出來的信息與真實的駕駛環境融為一體,擴展并增強駕駛員對于駕駛環境的感知。其投影面積更大,投影距離更遠,對比度/亮度更高,同時可以融合ADAS信息,投影顯示的信息更加豐富,能有效提升駕駛體驗,是HUD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采取視覺傳感器的DMS方案已經成為主流技術路線。DMS(DriverMonitorSystem,駕駛員監測系統)能夠實現駕駛員疲勞監測、注意力監測、危險駕駛行為監測以及駕駛員身份識別等功能,是高等級智能駕駛重要的傳感器,是智能座艙視覺交互的核心產品。目前DMS的主流技術路線為視覺傳感+其它感知輔助。通過在車內安裝視覺攝像頭和紅外攝像頭,利用眼球追蹤、面部識別等技術監測駕駛員的眼部、頭部狀態和手部動作,判斷其是否存在疲勞駕駛或危險駕駛等行為。此外,還可以通過扭矩傳感器監測方向盤的轉動力矩,通過壓力傳感器監測駕駛員雙手是否離開方向盤,或者依據車速、發動機轉速等車輛狀態參數,判斷駕駛員的實際駕駛狀態。中國DMS最初搭載于商用車,近年逐步向乘用車滲透,呈現和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融合趨勢。2018年開始,我國開始強制要求“兩客一危”商用車車型安裝DMS系統,此后逐漸量產搭載于部分乘用車車型上。據億歐智庫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DMS滲透率僅為5%。DMS在乘用車上的功能性不易被感知,部分車廠正著力將其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相融合,拓展DMS的應用場景。
全棧技術自研為理想狀態,但現階段主機廠在技術和經濟上難以全部獨立完成,有選擇的自研和合作開發成為眾多主機廠的選擇。智能汽車所涉技術領域極為廣泛,核心功能模塊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云控、傳感器等,雖有成功全棧自研之典范如特斯拉,但對于大部分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而言,全棧自研容易造成巨大的投入產出不平衡,不僅技術上難以完成全鏈條軟件研發,經濟上也缺乏規模效應。特斯拉在早期階段也是直接采用了Mobileye和英偉達的方案,之后才逐漸轉向自研。于是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嘗試自研與和合作并行,引入大量算法供應商、生態合作伙伴等形成開發者生態圈。通過成立軟件子公司、成立軟件開發部門和與其他軟件廠商展開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提升對軟件技術、算法等的把控,借力而上,邁進技術研發的快車道,既避免技術彎路影響產品迭代,又在經濟上有效降低試錯成本。
對于自動駕駛領域,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成為車企自研主攻方向,以期掌控未來智能汽車的“靈魂”。目前對于L2及以下的低階自動駕駛,主機廠更傾向于采取供應商的已有的方案,容易利用供應商的技術積累,具備規模效應,特斯拉在早期階段也是直接采用了Mobileye和英偉達的方案,之后才逐漸轉向自研。而在L2.5及以上的高階自動駕駛領域,主機廠逐漸開始采用聯合開發或自研,以期掌控未來智能汽車的“靈魂”,如搭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NioPilot的蔚來汽車、搭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XPilot的小鵬汽車等。智能化趨勢下Tier1和軟件供應商迎來新的機遇。Tier1通過打造“硬件+底層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算法+系統集成”的全棧技術提升競爭能力,既能為客戶提供硬件、也能提供軟件,同時也提供軟硬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面對主機廠不同的自研需求都有獲得業務的機會。對于軟件供應商來說,可以繞過Tier1直接為主機廠提供應用軟件,同時軟件供應商也正尋求進入Tier1把持的硬件設計、制造環節,比如域控制器、TBOX等,以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欲了解更多中國車聯網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車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
車聯網的內涵主要指:車輛上的車載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對信息網絡平臺中的所有車輛動態信息進行有效利用,在車輛運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務。可以發現,車聯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征:車聯網能夠...
查看詳情
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月度產銷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79.5萬輛和81.4萬輛,同比均增長了51.8%,...
中間相炭微球(簡稱MCMB)是瀝青類化合物熱處理時,發生熱縮聚反應生成具有各向異性的中間相小球體,把中間相小球從瀝...
高效快速的產品推出與迭代,催生出Tier0.5的新供應模式,較Tier1更早地參與產品研發。智能電動車時代,主機廠需要在前...
“軟件定義汽車”浪潮下前裝硬件算力需求增大,高算力芯片成為高級別自動駕駛車 型主流選擇。在汽車智能化過程中,高...
城市軌道交通邁入由增量擴充到提質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新線建設和既有線優化提升同步推進,交通與城市融合發展效果顯現...
近年來,融資擔保行業聚焦小微、“三農”主業,為服務經濟社會薄弱領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全行業持續...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