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綠色金融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綠色金融行業將
什么是綠色金融?簡單來說,就是以金融手段支持綠色產業、項目和消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一種金融活動。 綠色金融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多種形式,旨在通過資金配置、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領域,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過去幾年里,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繼續發展,包括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可持續基金在內的綠色金融產品的發行規模持續增加,全球碳市場的建設也進一步擴大。整體而言,綠色金融市場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如果你想了解綠色金融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綠色金融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綠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所謂“綠色金融”是一種金融體系,也是一項我國的基本政策,在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第四十五條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強對環保、節能、低碳行業的投入,也就是把資金打造成環保專家并通過創新的方法,讓其更有針對性地用于支持環保項目和發展綠色產業。這樣一來,綠色金融既能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又能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2023)》報告顯示,從綠色金融產品規模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綠色信貸市場、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
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22年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2022年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為1.4萬億元,排名全球第二,綠色債券發行數量達610只,發行規模8044.03億元,同比增長32.3%。從綠色金融產品規模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綠色信貸市場、第二大綠色債券市場。
從綠色債券各類型來看,2022年,綠色金融債仍在中國綠色債券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約占三分之一,發行總額為3566.3億元。近兩年,藍色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成為綠色債券下熱度最高的創新型債券。
隨著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綠色金融在未來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可以期待一些趨勢:
首先是創新型的金融產品。綠色金融將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工具,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提供更多樣化的綠色投資選擇,還有可能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相結合,提高綠色金融產品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推動綠色金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綠色金融有兩層含義:一是金融業如何促進環保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個是指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前者指出“綠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后者則明確金融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過度投機行為。
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支持。人民銀行于2021年11月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今年年初,人民銀行印發通知,延續實施三項貨幣政策工具,就包括上述二者。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將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機構范圍,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面;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綠色金融業務已成銀行業競逐的重要賽道。近日密集披露的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多家國有大行綠色貸款余額超萬億元,部分股份制銀行綠色貸款增速較快。與此同時,在被納入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金融機構范圍內后,多家地方法人銀行近期也紛紛落地首單相關業務。業內人士表示,綠色金融有望成為銀行未來最重要的增量業務發展方向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廣東綠色貸款余額首次突破三萬億元大關,從1萬億元增長至2萬億元經歷18個月,從2萬億元增長到3萬億元經歷12個月,綠色金融發展動能得到進一步激活。
具體而言,截至今年9月末,廣東綠色貸款余額達30316億元,同比增長45.9%,增速較各項貸款高35個百分點;綠色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比重達11.3%,較去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廣東綠色信貸資金投放主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金融機構。珠三角地區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合計達27453億元,占全省綠色貸款余額比重達90.6%。廣州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綠色貸款余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2022年初,央行等四部門發布《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綠色金融發展要遵循“國內統一、國際接軌”原則,建立健全一套嚴格、明確、細致、可操作的標準。按照該規劃要求,《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中國綠色債券原則》《碳金融產品》等一批綠色金融標準、指引先后出爐,逐步構建起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規范綠色金融市場有序發展。
目前,國內以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及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為手段, 促進以節能減排和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目的綠色金融。特別是其中的綠色債券,正以較低的融資成本,有效地結合重點綠色產業發展資金需求。
分機構看,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是綠色貸款投放的“主力軍”。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分別達19646億元和4333億元,合計占全省綠色信貸余額的79%。
分用途看,綠色信貸投放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升級(12602億元,占比41.6%)、清潔能源產業(8458億元,占比27.9%)以及節能環保產業(6356億元,占比21.0%),重點涵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6032億元,占比19.9%)、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4910億元,占比16.2%)、綠色交通(4477億元,占比14.8%)和高效節能裝備制造(3158億元,占比10.4%)等領域。
隨著銀行年報密集披露,銀行業綠色金融成績單也紛紛出爐。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均超萬億。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增速居前,其中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增速均超65%。
綠色金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綠色貸款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銀行業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也不斷創新。例如,中信銀行2022年率先上線個人碳減排賬戶——“中信碳賬戶”,引導綠色消費轉型。2022年工商銀行成功發行100億元人民幣碳中和綠色金融債,為境內首單商業銀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
數字信息技術作為賦能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已在綠色信貸業務領域得到全面應用,并逐步向綠色信托、綠色租賃、環境權益類產品拓展。隨著綠色金融深度推進,綠色普惠、碳核算、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轉型金融等領域科技賦能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今年以來,央行廣東省分行多措并舉、大力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和發展,促進和引導信貸資金配置到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展望未來,國內外正就可持續金融發展形成一系列新共識,轉型金融、可持續信息披露及碳金融等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未來,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將愈加向雙碳目標聚集,轉型金融、綠色普惠、企業低碳轉型將是中國可持續金融的重要發展方面,也是金融科技大有作為的領域。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未來,若你想了解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目前,中國是全球綠色金融的引領者,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為保障中國的綠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綠色金融各項標準的不...
查看詳情
對于廣告設計行業機會與挑戰是并存的,中國的廣告業必需重視變化,習慣于在變化中生存,在變化中迎接挑戰,尋找機會,...
生物醫藥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高科技產業之一,也是我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據統計,一個新型生物藥從研究...
糖葫蘆在韓銷售額暴增10倍 韓國掀起糖葫蘆投資創業熱近幾年,多種中餐在韓走紅,好吃的中國美食正逐漸成為在韓創業的...
在光伏產業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大力支持下,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近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互...
在光伏產業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大力支持下,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已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近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互...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背景下,科技與金融業務的結合也越來越廣泛與深入,科技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顯著。...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