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海洋旅游業等主要海洋產業增勢良好。隨著舊船淘汰釋放紅利及國際強制性減排政策出臺,海洋船舶工業新船需求明顯擴大,船企經營效益持續改善。
海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海洋資源供給穩步提升,企業經營情況總體向好,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海洋運輸平穩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在擴內需、提信心、防風險等政策作用下,國內需求持續釋放,涉海經營主體信心不斷提振,海洋經濟主要指標回升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海洋經濟運行情況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7.2萬億元,同比增長5.8%,海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向好態勢。海洋傳統產業釋放新動能。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旅游業等海洋產業增勢良好。前三季度,海洋船舶制造企業緊抓新船市場輪動的機遇,我國海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新承接訂單量加快增長,船企經營效益持續回升。全國新承接海船訂單、海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40.2%、23.3%、34.3%。
海洋運輸呈現穩定發展態勢。前三季度,沿海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超10%,但受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3%。海運貿易航線持續豐富,助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調研結果顯示,前三季度營收、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占比分別為59.7%、54.5%,較上半年增長5.9、2.5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多數行業保持平穩發展。其中海洋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經營情況較好,均有超七成的企業營收實現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市場需求回升、企業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及自身市場競爭力提升等。前三季度,有23家涉海企業完成IPO上市,融資規模257億元,占全部IPO企業融資規模的7.9%。“藍色100”股票指數收益高于大盤。截至9月末,指數收益率較上年末上漲4.4%,同期滬深300下降4.7%。其中,海洋船舶工業、涉海經營服務業和海洋信息服務業等板塊表現優異。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海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2023海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市場展望
海洋旅游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游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游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世界海洋旅游業總收入約2500億美元,占全球旅游業總收入的1/2,全世界40個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個是沿海國家或地區,沿海37個國家的旅游總收入占全球旅游總收入的81%。隨著海洋旅游的火熱興起,世界范圍也涌現了一大批國際知名的海島旅游度假勝地,如夏威夷群島、馬爾代夫群島、巴厘島、普吉島、塞班島、沖繩島、濟州島等等。
我國擁有眾多沿海城市,南北縱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3個氣候帶,海洋資源類型豐富多樣。
今年上半年,海洋旅游業等主要海洋產業增勢良好。隨著舊船淘汰釋放紅利及國際強制性減排政策出臺,海洋船舶工業新船需求明顯擴大,船企經營效益持續改善。全國新接海船訂單量同比增長38.1%,以修正總噸計占國際市場份額達67.2%;我國造船業主營業務一改多年來的長期虧損,利潤率超4.0 %,造船業處于一個新的增長周期。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及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海洋旅游業復蘇勢頭明顯,出游人次顯著回升。
上半年,海洋客運量同比增長130.5%,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1.0%。五一、端午假期,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接待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均明顯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當前全省上下都在發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惠州也正闊步向前,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臨海清潔能源以及石化等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構建,為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注入新動能。
在資源稟賦上,惠州全市海域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281.4公里,自然海島162個,海域面積、海岸線長度和海島數量分別居全省第六、第五和第四位,廣袤的海域資源為城市產業和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近年來,惠州不斷邁出海洋發展的新腳步,構建以臨海石化為龍頭,以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臨海清潔能源為重點、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據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綜合統計數據,2022年全年海洋生產總值約114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約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來,海洋經濟產值一直穩定在1000億元以上。縱觀惠州經濟結構,海洋經濟已成為引領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藍色引擎”。
今年初,惠州市政府印發實施的《惠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5%,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2億噸以上。
濱海旅游業是惠州海洋經濟的重要一環,也是惠州旅游產業的支柱。對于旅游資源豐富的惠州來說,巽寮灣、小徑灣、雙月灣向來是游客濱海旅游的青睞之地。2022年,惠州濱海地區接待游客1464.6萬人次。2023年1-8月濱海地區接待游客1422.5萬人次。
展望未來,濱海旅游已成為惠州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惠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設一批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度假區、精品線路和活動賽事。惠州規劃建設“惠州灣”濱海旅游帶,增強濱海旅游發展動力,積極打造“百里濱海旅游長廊”。啟動雙月灣風景名勝區、黑排角地質公園、好招樓濕地公園建設,金融街、星河智樂谷、九銘嶼海等濱海旅游項目有序推進,旅游產業向集群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海洋旅游行業報告對中國海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海洋旅游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海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海洋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海洋旅游行業研究報告中的海洋旅游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海洋旅游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利用,是以海洋中的魚、蝦、貝、藻等經濟海洋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通過現代生物技術手段,研發獲得海...
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姜明在第八屆中國生活服務業大會上表示,生活服務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消費和吸...
國內棉花供給較為充足 進口需求在減少數據顯示,由于國內棉花供給較為充足,進口需求在減少。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1-...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是推動其形成與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海洋占據地球...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也用使用Graphic Communications即圖形傳播的)是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
正畸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即傳統正畸療法及隱形矯治療法。傳統療法采用金屬牙套、舌側矯治器、陶瓷牙套及其他可見矯治...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