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變化規律,既受制于自然環境,又與人類活動有關,往往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
近日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培訓班在廣西南寧舉辦。培訓班全面總結了今年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成效及主要經驗做法,客觀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風險挑戰。據悉,2023年1~10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596起,造成74人死亡失蹤。與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分別減少33.6%、43.9%。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變化規律,既受制于自然環境,又與人類活動有關,往往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2021年,中國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77億元。2022年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03億元。
以地質動力活動或地質環境異常變化為主要成因的自然災害。在地球內動力、外動力或人為地質動力作用下,地球發生異常能量釋放、物質運動、巖土體變形位移以及環境異常變化等,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生活與經濟活動或破壞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環境的現象或過程。不良地質現象通常叫做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惡化地質環境,降低了環境質量,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安全,并給社會和經濟建設造成損失的地質事件。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堿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地質災害分級地質災害按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的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等級。具體標準如下 :1. 特大型 :因災死亡和失蹤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2. 大型 :因災死亡和失蹤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 萬元以下的;3. 中型 :因災死亡和失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 ;4. 小型:因災死亡和失蹤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不良地質現象進行評估,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技術手段,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防止或減輕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
據統計,2020年全國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02027萬元,為近年來最高值,全年共有7840處發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197人,其中死亡117人。各省市中,全國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近一半都是來自四川省,2020年共發生了2513次地質災害,其中發生滑坡的次數最多;共造成人員傷亡12人。造成人員傷亡較為嚴重的省份是云南省,全年共造成人員傷亡37人,共發生地質災害375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161萬元,最常發生的地質災害也是滑坡。2020年發生地面塌陷的地區共17個,合計發生次數為183次,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生地面塌陷的次數最多,高達67次,是排名第二的湖南省的不止兩倍。
2020年發生地質災害數量在個位數的地區有山西省、江蘇省、河北省、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遼寧省以及黑龍江省,山西省、江蘇省和河北省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有百萬元之多,而后的地區因地質災害造成的在百萬元之下,其中最末的黑龍江省2020年共發生了2次地質災害,造成了2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山地丘陵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干擾破壞地質環境,難免導致或加劇地質災害,使之呈不斷上升趨勢。中西部地區地質環境脆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劇烈,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庫蓄水等人為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東部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都市圈逐漸形成,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和油氣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仍將呈上升趨勢。全國各地采礦挖掘形成了許多地質災害隱患,采礦活動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災害在礦區和礦業城市普遍存在。
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國家重大工程與城鎮安全,防治任務十分繁重。我國已發現的約23萬處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在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西電東送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山區鐵路干線、國家公路主干線工程區和400多個城鎮、100余個大型工廠、幾百座大型礦山和上萬個村莊所在地,嚴重威脅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威脅國家重大工程的安全。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28萬處,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800多個。
我國從地形、地貌來看,也是較為復雜,很多地區具有地質災害高發的特質,很多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比較高。2021年中國地質災害數量為4772起,同比下降39.13%。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頻繁、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分布廣、時段集中、損失嚴重等特點。2021年中國涉及可能傷亡人員2.6萬人,同比增長39.96%。
自然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規模和頻度,受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不以人類歷史的發展為轉移;人為地質災害受人類工程開發活動制約,常隨社會經濟發展而日益增多。2021年中國地質災害死亡人數為80人;失蹤人數為11人。其中2021年中國地質災害中,山體滑坡數量為2335起;崩塌災害1746起;泥石流災情數量為374起;地面塌陷災情數量為285起;地裂縫災情數量21起;地面沉降災情數量11起。
2022年3月9日據自然資源部消息,2022年1-2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35起,造成1人死亡、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498.11萬元。2023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03億元。
我國特定的地質環境條件決定了地質災害呈長期高發態勢,我國地形地貌起伏變化大,地質構造復雜,具有極易發生地質災害的環境基礎。據預測,本世紀前期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致使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和區域分布變得更加復雜,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孕育暴雨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局地突發性強降水和臺風等極端氣候事件增多,地震趨于活躍,強降雨過程和地震引發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加大,造成地質災害的總體形勢可能更加嚴重,未來數年內仍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地質災害防治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地質災害防治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地質災害防治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
查看詳情
《中國年輕人閱讀洞察2023》顯示,從閱讀習慣來看,年輕人最常閱讀地點分別是書房、臥室等居家場所,地鐵、飛機等交通...
毛衣,以機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
多家雞肉板塊上市公司發布9月銷售情況,雖然外界對今年“雞周期”預期較高,但從數據上看,三季度行情似乎有所放緩。9...
11月13日純堿期貨主力合約2401早盤一度大漲超5%,再度突破前期高點,觸及2228元/噸,不過當日該主力合約漲幅收窄,1...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以縣級政權為重要推動,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
過去幾年,鉆石一直是奢侈品市場的寵兒,今年以來,全球鉆石的價格大幅下跌,對此,幾家大型鉆石企業采取一系列舉措,...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