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年會組委會發布了《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廣州在全國23個參與評估取樣的典型城市中排名第一。
2023年數據要素生態指數發展評估出爐
11月23日,2023年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智慧中國年會組委會發布了《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廣州在全國23個參與評估取樣的典型城市中排名第一。
《報告》以《全球經濟白皮書(2023年)》《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及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報告》等為研究背景,對23個國內數據要素發展典型城市的基礎保障力、引領力、競爭力、生產力和發展活力進行全面研究。
除綜合得分第一外,廣州在數據要素政策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和流通環境方面均獲得單項得分第一。據介紹,廣州近年來積極構建數據要素供給、流通、應用、安全“四位一體”服務管理體系,不斷加大數據治理力度,加快完善數據流通交易體系,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數據要素新動能。
在機制體制建設方面,自2021年以來,廣州先后出臺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公共數據開放、數據安全、數字經濟發展等規定,《廣州市數據條例》也已進入立法程序,不斷完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體系。成立了市級政務數據共享協調小組,通過聯席會議、專項督辦等方式,著力打破數據壁壘,強化數據治理。以“懂數又懂行”為標準,在廣東省內率先組建了覆蓋市、區、企業三級的首席數據官組織體系,有效提升了數據管理效能。此外,還通過公共數據目錄化管理、數據治理“回頭看”等工作機制,不斷夯實數據管理基礎,提升數據質量。
在數據基礎設施方面,廣州創新實施數字政府建設統一云資源、統一基礎運維、統一基礎網絡和安全、統一數據資產、統一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五個統一”改革,有力提升數字政府一體化、集約化建設水平。同時,廣州按照全市數據資源“一張網”的思路,牽頭建設了廣州城市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匯聚數據資源超400億條,累計供給數據超4000多億條次,形成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流通樞紐,支撐了規劃、金融、稅務、交通、營商環境等工作順利開展。
六月開始或將進入數據要素政策加速催化期,從深圳市正式印發《深圳市數據產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到北京市《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發布,驗證我們先前判斷,數據要素行業已經進入政策加速催化期。
數據要素開啟產業化新階段。當前我國數據產業規模可觀,位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著數據要素有效供給不足、尚未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交易規則與定價機制有待完善等現象。這需要全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
貴州數博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8%。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區推進數據管理機制創新,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數據相關企業近208.7萬余家,截至2023年5月,2023年大數據新增注冊企業19.2萬余家。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在大數據領域布局早、布局深,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14年至2015年的醞釀階段,2014年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大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二是2016年至2020年的落地階段,大數據產業“十三五”規劃發布實施,提出五大發展目標、七大重點任務和八項重點工程,大數據產業快速向前邁進。三是2021年至今的深化階段,“十四五”規劃全面布局大數據發展,產業將步入集成創新、深度應用、結構優化的新階段。
數據作為人工智能核心三要素之一,正在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和重要生產力。“短信、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電子支付都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此輪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發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這讓人們重新審視數字科技的發展。”中國移動原董事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原會長王建宙表示,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到拓展現實,未來隨著6G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數字技術將成為應用開發的基礎,產業將站在更高的位置進行創新和應用。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新態勢
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提速。總體看,2022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個世界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為31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為58%,較2016年提升約1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同比增長7.6%,高于GDP增速5.4個百分點。
產業數字化持續帶動5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占數字經濟比重達到86.4%,較2016年提升2.1個百分點。從國別看,2016年至2022年,美國、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數字經濟規模分別增加6.5萬億美元、4.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五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德國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連續多年高于美、中、日、韓四國,2022年達到92.1%。
具體來看,全球各國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發展,在數字技術與產業、產業數字化、數據要素等領域積極搶抓發展機遇。
在數字技術與產業領域,全球5G快速發展,截至今年3月,全球5G網絡人口覆蓋率為30.6%,同比提高5.5%。人工智能產業平穩發展,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收入達4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3%,2023年第一季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異軍突起,成為最熱門的投融資領域。全球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發展總體趨穩,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壓力加大,電信業營收穩步增長,互聯網行業營收增長放緩,軟件業營收增速回落。
全球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穩步發展,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達1032家,較上年增加10家,產業數字化獨角獸企業較上年增加16家,整體進入深化應用階段。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顯示:
在產業數字化領域,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進入規模化擴張和深度應用階段,數字化轉型應用領域由生產研發向供應鏈協同、綠色低碳方向延伸,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轉型的重要支撐,加速與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逐步推動形成平臺化、開放化、無線化、智能化的新型產業形態。
在數據要素領域,近年來,各國將行業數據空間作為數據流通的關鍵基礎設施,持續打造產業生態合力。主要經濟體加快數據空間建設探索,歐盟在《數字歐洲計劃》統一體系下,多主體協同推進公共/行業數據空間建設;美國依托云基礎設施優勢,面向數據流通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日本以點破面,通過指導現有基礎設施向數據流通服務方向轉型發展數據空間;中國加強行業數據空間應用牽引,開展行業龍頭與初創企業產業生態培育。
2030年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北京發布《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涉及20項具體任務。按照《實施意見》確定的總體目標,力爭到2030年,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基本完成國家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工作,形成數據服務產業集聚區。
《實施意見》明確,本市將建立各部門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清單,推動用于公共治理、公益服務的公共數據有條件無償使用。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環節。據了解,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居于全國前列。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1.6%。2022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占全國的39%左右。
為加快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實現,《實施意見》鼓勵探索數據資產評估和入表,開展數據資產質量和價值評估,為數據資產流通提供價值和價格依據,并探索數據資產入表新模式。
公共數據將分類分級管理,采取多種方式向社會開放公共數據。其中,對用于公益服務的公共數據遵循“開放是常態、不開放是例外”原則,市大數據主管部門制定并發布年度公共數據開放計劃,建立各部門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清單。
同時,推動用于公共治理、公益服務的公共數據有條件無償使用,加強北京公共數據開放創新基地建設,鼓勵通過應用競賽和建立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等方式,推動有條件無償使用公共數據。
據介紹,本市也將按照有條件有償使用的方式,探索用于產業發展、行業發展的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推廣完善金融等公共數據專區建設經驗,加快推進醫療、交通、空間等領域的公共數據專區建設;研究推動有償使用公共數據按政府指導定價。
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作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六大標桿工程之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定位為建設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流通樞紐。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也將繼續升級。根據《實施意見》,本市將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建立數據交易指數,服務各行業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支持建設社會數據專區,開展數據產品交易、融合應用、資產評估、托管、跨境和數據商備案等服務。
本市也將積極參與數據跨境流通國際規則和數據技術標準的制定,重點推動企業開展數據跨境流通業務合作,推進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制度落地實施,分類分級推動數據安全有序跨境流通。
《2023-2028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競爭分析與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內涵比較寬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其范疇。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
查看詳情
便利店在中國的發展有近30年的時間,在過去10年間,便利店發展才漸漸駛入快車道,2013年,我國連鎖品牌便利店的門店數...
社區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
消費品行業消費品是用來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會產品。也可以稱作“消費資料”或者“生活資料”。按滿...
未來建筑節能市場高速成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兩方面,一是綠色建筑比率上升。二是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在中國雙碳戰...
中藥材行業中藥材指在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原生藥材,用于治療疾病。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 一般傳統中藥材講...
心理障礙是指一個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過程、異常人格特征的異常行為方式,是一個人表現為...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