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建筑垃圾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建筑垃
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比例不足一成。由于政策法規缺位、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缺失、建筑垃圾回收與再生品銷售兩頭受堵等諸多因素制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前景并不明朗。
未來,我國一些城市或進入建筑垃圾集中爆發期。迎戰建筑垃圾“圍城”已成當務之急!
混凝土塊堆疊成山、廢棄余土隨意堆積……隨著城鎮化加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等逐步推進,大量建筑垃圾產生。
建筑垃圾處理是指對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轉運、調配、處置或資源化再利用的全過程。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每年產生的數以億噸的建筑垃圾,如果建筑垃圾未能得到有效處理或利用,那么對我們的生態環境及其他方面都將產生長久的、大范圍的危害,我國也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及再利用也愈發的重視。
如果你想了解建筑垃圾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建筑垃圾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建筑垃圾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建筑垃圾建筑廢料,其主要包括建筑物拆遷,修繕以及生產建設等過程中產生的渣土、廢舊的混凝土和磚石,也包括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由人為或自然等主客觀原因而產生的棄土,渣土以及淤泥等建筑廢棄物。通常,這些材料大多并非是建筑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而是在材料使用期間產生的其他物質。因此,為了保證工程項目建設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對以上生產垃圾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此外,建筑垃圾的處理雖不是建筑生產的主要環節,但對其的處理過程卻必不可少。
建筑垃圾已成為我國城市單一品種排放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垃圾,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排放建筑垃圾均在3000萬噸以上。
“泛濫成災”的建筑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空氣、破壞良田。
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占用的土地,以堆高5米計算,每5000噸建筑垃圾就占地1畝。同時,建筑垃圾在產生和清運過程中產生粉塵和灰沙,是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和PM10)的重要來源之一。
根據相關調研統計,未處理的建筑垃圾中含有20多種有害物質,堆放或填埋會破壞植被、改變土壤結構和性質、影響土壤中微生物活動、阻斷土壤生物鏈,進而污染水體、土壤和大氣,并且很難消解。我國每年因此被破壞的良田約10.5萬畝。
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通過建筑垃圾的資源再生利用,節約大量資源、節省建筑材料再生產過程、保護生態環境和產生經濟效益,成為建筑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2020年9月1日,新固廢法實施將建筑垃圾單獨列置,監管趨嚴資源化利用迎來騰飛。一方面,新固廢法將固廢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五大類,將“建筑垃圾”從原固廢法中的“生活垃圾”單獨分出來,將“建筑垃圾”單獨作為一大類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新固廢法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制度;應當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政府將依法強制推動建筑垃圾的分類處理、回收利用和全過程管理。
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九部門印發《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在工程建設領域推行綠色施工,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和拆除垃圾原地再生利用,實施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等。不斷提升利用質量,提高利用規模。
大量的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或者簡單處理后填埋,不僅對于水資源、空氣、土壤質量造成污染,而且造成了安全隱患和大量可再生物資材料的浪費,據測算,部分發達國家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高達90%,而我國建筑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卻不足10%。
從體量上看,建筑渣土是建筑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新建建筑形成的建筑垃圾中,建筑渣土占比達50%~60%。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多地普遍將建筑渣土處置作為建筑垃圾處理的重中之重,通過完善政策、強化手段、創新利用等措施,讓建筑渣土處置更加規范。
除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政策外,北京、江蘇、廣東、河南、重慶等地紛紛出臺針對建筑渣土或建筑垃圾的政策法規。廣東制定《建筑余泥渣土受納場建設技術規范》,形成《建筑余泥渣土資源化利用研究報告》和《建筑余泥渣土管理政策研究報告》,為建筑渣土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指引。北京出臺《關于加強垃圾渣土管理的規定》《北京市建筑垃圾分類消納管理辦法》等規定,對建筑渣土處置予以規范。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建筑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建筑規模不斷擴大,隨之產生的建筑垃圾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根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測算,近年來我國大中城市的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一直居高不下,處理量方面,目前建筑垃圾處理量在17.5億噸左右,預計到2026年處理量將超過20億噸。
建筑垃圾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隨著建筑垃圾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相關法律、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在處理設備、生產技術、標準規范、產品質量、使用示范等環節均已突破瓶頸,建筑垃圾資源化平臺逐步完善,利用能力顯著提升,特殊垃圾處理將進入針對性處理時代。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建筑垃圾主要的處理途徑,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將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期,從而為固廢處理設備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處理能力差,企業生存難。數據顯示,我國建成投產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處置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生產線僅有70條左右,小規模處置企業幾百家,總資源化利用量不足1億噸。已建成的規模化生產線實際產能發揮不到50%,且大多處于非盈利狀態,即便是政策支持的試點企業,也仍然生存困難。
“全國各地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基本都在虧損,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單純依靠市場化運維很少能行的。”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專家說。
用地審批難,回收成本高。一些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屬于節能環保產業,但行業內企業場所大多為短期租賃或臨時用地,很難辦理立項、規劃、環評等手續,也不敢大量投入資金購買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北京市交通運輸業商會秘書長王濤說,不僅企業回收建筑垃圾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建筑垃圾處理和承運項目往往被“打招呼”,給了關系戶,一些正規企業反而無法參與。
本報告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投資者能夠充分把握行業目前所處的全球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具體分析該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對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總體市場的供求趨勢及行業前景做出判斷;明確目標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了解市場定位,把握市場特征,發掘價格規律,創新營銷手段,提出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進入和市場開拓策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想要了解更多建筑垃圾處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建筑垃圾處理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建筑垃圾處理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建筑垃圾處理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
查看詳情
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共計持有個股2928只作為A股市場最為重量級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的動向備受市場關注。綜合上市公司2...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一周年 投資者期待更高的收益率截至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一周年。一年來,個人養...
中藥材價格轉入下跌趨勢 藥企采購多持觀望情緒從業內采訪獲悉,由于藥企采購熱情不足以及部分藥材新貨上市,中藥材價...
1-10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分析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今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
比亞迪回應降價傳聞:促銷僅限于11月內 不是官方降價11月25日,針對網傳比亞迪終端促銷一事,比亞迪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港口、鐵路卸運煤量均實現了增長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港口、鐵路卸運煤量均實現了增長。在“西煤...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