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開放是我國服裝產業實現從小到大轉變的重要推力。改革開放后,“三來一補”政策率先在服裝產業破繭而出,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依靠區位優勢、僑鄉優勢,充分利用這項政策,迅速引進海外的資本、設備、設計等,服裝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我國還抓住國際紡織服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服裝生產能力和國際貿易規模多年來穩居世界首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近期指出,目前我國年產服裝700多億件,占全球一半以上。2022年,我國服裝出口額182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1.7%。服裝產業是我國最早開放發展、利用外資的產業,已深度融入世界,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至關重要的一環,極大滿足了全球消費者對優質、時尚衣著的消費需求。
過去,開放是我國服裝產業實現從小到大轉變的重要推力。改革開放后,“三來一補”政策率先在服裝產業破繭而出,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依靠區位優勢、僑鄉優勢,充分利用這項政策,迅速引進海外的資本、設備、設計等,服裝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我國還抓住國際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機遇,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大力承接和發展紡織服裝加工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到90年代中期,我國的服裝產量和出口量都已躍居世界首位,基本確立了世界服裝制造出口大國的地位。
為確保服裝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服裝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服裝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9日披露,在中國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和供應鏈恢復、訂單加快交付以及較低基數的推動下,按美元計,4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同比繼續保持增長,環比稍有回落。其中,服裝當月出口同比增長14.3%,帶動累計服裝出口由負轉正,紡織服裝整體出口降幅進一步收窄。
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按人民幣計:2023年1-4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638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8%,其中紡織品出口3078.4億元,下降0.8%,服裝出口3304.6億元,增長10.6%。
4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1760.3億元,同比增長17.4%,環比下降2.2%,其中紡織品出口874.1億元,增長12.1%,環比下降0.7%,服裝出口886.2億元,增長23.2%,環比下降3.7%。
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按美元計:2023年1-4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928.8億美元,下降2.9%,其中紡織品出口448.1億美元,下降8%,服裝出口480.8億美元,增長2.5%。
4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256.6億美元,增長9%,環比下降2.8%,其中紡織品出口127.4億美元,增長4.1%,環比下降1.3%,服裝出口129.2億美元,增長14.3%,環比下降4.2%。
近日,海關總署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1.44萬億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8218.3億美元,同比增長0.5%;進口6171.2億美元,同比下降7.1%;貿易順差2047.1億美元。按人民幣計算,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
紡織行業數據也與之相近。3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額超今年2月和去年同期,出口總體趨穩。按美元計,3月紡織服裝出口263.9億美元,環比大增82%,同比增長20%。
近幾年,搞紡織服裝外貿的人都感到出口“年年有困難”,然而,一年年又在克服困難向前走。在這個過程中,紡織業的發展韌性也在不斷增強。2022年,我國紡織行業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在出口高基數、海外需求不振、訂單數量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下,今年以來,我國紡織外貿著實承受著較大的發展壓力。
在高端紡織品方面,主要出口地還是在歐美市場,而隨著高端消費品的內需市場不斷增長,紡織企業可以著力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而在常規紡織品方面,新興市場潛力無窮,每個新興市場都有自身的獨特需求,比如印度市場就喜歡性價比高的,俄羅斯市場則尤其看重衣物的防寒需求,這些都需要紡織人在未來的時間里慢慢探索。
日前,紡織市場的傳統旺季告一段落,淡季模式逐漸開啟。回顧已經過去的“金三銀四”,外貿訂單不足成為多數紡織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在通脹加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復雜的國際局勢背景下,全球紡織服裝需求有所減弱,以往“七分靠外貿,三分靠內需”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近年來,我省紡織服裝產業抓住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良好機遇,實現了較快發展,已躋身全國同行業發展第二方陣前列。2022年,全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567戶,實現營業收入1725億元,利潤100億元,實際出口65.4億美元。其中,營業收入居全國同行業第八位,占全省工業的3.6%,出口占全省的8.6%。
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將紡織服裝產業鏈列入了12條重點產業鏈之一。今年以來,化纖產業保持較好增長,1至10月營業收入達142億元,同比增長5%。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贏家時裝牽頭承建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已通過驗收,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大腦平臺將于年底竣工,培育了華興針織、明恒紡織、斯沃德、衛棉紡織等一批數字化示范企業。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672.3億美元,同比下降6.8%,同期中國貨物出口額8218.31億美元,同比增長0.5%。5月2日,紡織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紡織品出口320.7億美元,同比下降12.1%,服裝出口351.6億美元,下降1.3%,表現均不理想。
內銷方面,在商品消費中,紡織服裝類的零售數據表現較為突出,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2.7%,3月漲幅更是達到了17.7%。在此背景下,以內銷為主的紡織企業接單情況良好,個別企業訂單量增長明顯。“內強外弱”的市場形勢日漸清晰。
除了訂單總量出現縮水,訂單體量方面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快反”、“低價”、“跑量”成為紡織市場走貨的關鍵詞,訂單體量普遍集中在幾千米到幾萬米之間,超過十萬米的訂單也時有出現。
某工貿一體的企業表示,外貿訂單多維持在1萬米左右,內銷訂單最多能超10萬米。不過,此類訂單多以跑量為主,訂單定價偏低,利潤勉強控制在保本范圍內。
服裝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現在,開放是我國服裝產業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鏈條最完整、品類最齊全的服裝產業體系,有著數以千萬計的服裝設計、生產、銷售經營主體,科技、設計、品牌等水平與日俱增。服裝產業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一方面,得益于高素質產業工人、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快速響應的供應鏈系統,不少全球一線服裝品牌在我國設有代工廠,本土企業利用國際各種要素資源推動服裝產品、品牌、管理升級。另一方面,一批優質服裝企業在海外布局生產、研發基地,建立海外營銷網絡,跨境電商的興起擴展了服裝全球銷售市場。
未來,開放是我國服裝產業引領全球發展潮流的必由之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產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趨勢更加明顯,消費市場格局正在重構,全球服裝產業面臨多重變局。智能化深刻改變產業的生產方式,是提高生產效率、適應個性化需求的關鍵路徑;綠色化是產業響應“雙碳”戰略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向;融合化突出表現為制造與服務的交叉滲透,特別是以設計和文化賦能產業提升附加值、擴大影響力。不論是智能化、綠色化還是融合化,都需要高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要素,適應全球綠色低碳規則,都需要面向全球塑造傳遞品牌文化形象。唯有開放,才能使我國服裝產業走在時代尖端、引領發展潮流。
目前,雖然外貿訂單疲軟,但紡織企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拓訂單,如不斷開拓多元化市場,努力培育自主品牌等。
當下,雖然淡季初現端倪,但剛結束的廣交會為紡織服裝業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發,比如RCEP成員國、俄羅斯等地區客商成為主流采購群體,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空前高漲,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也大有可為。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紡織服裝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紡織服裝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紡織服裝是指經過紡織和制作工藝加工而成的各類服裝,包括但不限于衣服、褲子、裙子、外套、帽子、圍巾等。它們通常由各種纖維材料制成,如棉、麻、絲、毛、化纖等,經過染色、印花、繡花、刺繡等,...
查看詳情
安全行業是一個技術創新非常頻繁的行業,通常而言平均每3年時間就會有一輪小的技術迭代,但大多數情況下,新技術并不2...
儲能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被喻為新能源的“穩定器”、電力系統的“充電寶”、能源供應的“蓄水池”。中央經...
青稞產業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coeleste Linnaeus)是禾本科、大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三稈直立,光滑,高可...
中國栗子種植深加工行業經歷了迅猛的發展,在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栗子種植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活動,并在中國...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中...
我國鐘表行業發展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