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急作為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后形成的新業務形態,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驅動應急管理業務創新應用,服務應用行業多類場景下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是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載體。
智慧應急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據統計,2020年我國應急救援市場規模超過3300億元,預計未來數年,應急救援產業仍將高速增長,至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6245.47億元。應急救援產業快速增長為智慧應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業內有專家判斷,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工作融合不斷深入,智慧應急產業將帶來萬億級市場空間。
智慧應急作為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后形成的新業務形態,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驅動應急管理業務創新應用,服務應用行業多類場景下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是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載體。
為確保智慧應急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智慧應急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智慧應急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智慧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智慧應急建設覆蓋本地區、多部門統一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面向廣大公眾發布災害預警信息,提高了對突發事件信息感知、智能監控、綜合研判、指揮調度等功能,提升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災害預警能力。
2023年起,禪城區石灣鎮街道應急管理辦牽頭,聯合街道多部門創建了大應急管理機制,提高街道應急隊伍的應急處理能力,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處置效率。作為街道的指揮調度樞紐,智治中心打造智慧化安全治理場景,為街道大應急管理機制賦能。
石灣鎮街道智治中心大廳既是“最強大腦”,也是其中一個功能支撐。其是集指揮調度、風險研判以及應急處置“三位一體”的綜合指揮調度大廳,是街道“四個一”智慧化保障體系中“設置一個綜合一體指揮平臺”的成果。
大廳設有超4米高的智慧大屏,大屏接入了禪城區“城市大腦”,因此通過大屏可以查看到街道轄區內5000多路視頻監控的實時畫面,掌握各個點位的人流和車輛密度等信息。在應急事件發生時,還能通過大屏與攜帶了5G執法儀的現場人員進行視頻連線,實現對現場的高效指揮調度。將大廳作為應急指揮調度的樞紐,實現了街道大應急“場地+人員+技術”的整合,有效推動石灣鎮街道大應急機制體制水平進一步提升。
根據《“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到2035年,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因此,智慧應急行業在我國尚處于成長期,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工作融合的不斷深入,智慧應急產業將帶來萬億級市場空間。因此,投資者應積極關注智慧應急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適時介入,以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公眾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各方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這是因為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嚴重、重大突發事件頻發的國家。例如有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3914.3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78人,緊急轉移安置128.2萬人次;倒塌房屋1.8萬間,損壞房屋28.7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618.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88.1億元。
綜上,隨著我國應急管理工作不斷深入,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以及應急需求的增長,應急產業得到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6-2018 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為 1.01-1.24 萬億元。我國應急產業實際增長率約為 10%。估計2021 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約為 2.0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預計 2027 年將突破 4.5 萬億元大關,達 4.76 萬億元。
以應急裝備行業為例,2021年我國應急裝備行業需求規模從2017年的13020億元增長到19055億元,預計2022年其需求市場規模將達20094億元。
智慧應急行業及其主要子行業成熟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智慧消防行業:智慧消防行業在政策及市場需求推動下,得到了快速發展。消防安全作為智慧應急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消防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為公眾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消防安全保障。智慧消防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政策覆蓋面廣,政策支持力度大,消防安全需求市場廣闊。
隨著我國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的發展,我國應急產業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等發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在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災害預警監測、應急通信技術、道路救援、高層防火系統、救援裝備等。而科學技術的創新加快我國智慧應急產業集群的形成,智慧應急產業力量不斷壯大,北京等地的區域性應急產業基地的建立,新興際華集團組建應急技術創新和產業聯盟等都加快了我國智慧應急產業的發展。
目前辰安、聯通數科、華勝天成 、浪潮、太極、航天宏圖、時代凌宇等是我國智慧應急產業較為重要的企業。其中辰安科技和聯通數科在相關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較高。
在政策引導和巨大市場需求的支撐下,智慧應急也在進行深度拓展,發展潛力和潛在市場巨大,然而距離產業爆發式增長仍有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國智慧應急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平臺、應急管理資源調配,智慧應急產品開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挑戰。
在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加速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應急管理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智慧應急是應急管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風險挑戰的增加,應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不斷提升,智慧應急的價值和意義將更加凸顯,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應急事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重要組成。而我國自然災害、生產事故災害頻發也給我國政府在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上敲響了警鐘,政府各級部門開始關注應急產業在防災減災、生產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近年來各類關于應急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等犀利文件都對應急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2022年,“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將智慧應急列為主要目標之一,國家出臺多想政策鼓勵應急行業智慧化升級。
此外,為加強安全應急知識和資訊的宣傳,街道應急辦牽頭在番村村構建起了智慧應急廣播系統,打通向群眾宣傳普及安全知識的“最后一米”。在聯星、紅星、潘一三個村小組的醒目位置以及潘村公寓門前,設置了4個大屏幕,在轄區各個角落安置6個大喇叭及30個音柱,每天固定時間段,廣播就會響起,常態化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常識,發布應急資訊、政策法律法規等,提升村民的自護自救能力。在汛期等安全應急的重點時期,廣播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預警,提醒村民做好防臺風防暴雨的準備,減少可能產生人身財產損失。
在“技防”的同時,番村村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組建了2支義務專業的救援隊伍。網格員作為村內應急救援隊伍的重要力量,在增強人防方面發揮了日常保障的作用。例如,智治中心與街道應急辦、消防救援所聯動,部署網格員加強日常對消防安全隱患的巡查,對轄區網格內的出租屋、商鋪等進行消防“八件套”“三件套”入戶巡查,對不符合要求的住戶、商戶進行勸導和教育,并通過生態網格APP上報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巡查的情況作為番村村實行出租屋分級分類管理和商戶建檔建冊的依據之一,有效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效能。
智慧應急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智慧應急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智慧應急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智慧應急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智慧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智慧應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智慧應急行業的發展周期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導入期:此階段主要是指智慧應急理念的導入和技術的積累階段。在這個階段,一些先行者開始探索智慧應急的初步應用,如智能化的應急指揮、災情...
查看詳情
2023年,吉林網絡零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4%,增速穩居中國第1位。人參、鹿產品、黑木耳、吉林大米四大特色2...
光儲行業是指太陽能發電和儲能技術的結合,通過光伏發電和儲能設備的集成,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儲存、調節和利用。光儲行...
血糖儀又稱血糖計,是一種測量血糖水平的電子儀器。血糖儀從工作原理上分為光電型和電極型兩種。電極型血糖儀的測試原...
數字圖書館是一門全新的科學技術,也是一項全新的社會事業。簡言之,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擁有多種媒體內容的數字化信息資...
人工智能產業是當今世界最為熱門和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領域的拓展,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更加...
考試培訓行業是指為各類考試提供培訓服務的行業,包括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職業資格考試、語言類考試等??荚嚺嘤?..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