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煤炭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煤炭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
2024年1月中旬,中煤能源發布2023年12月月報,至此全年月報發布完畢。2023年公司商品煤、煤化工產品產銷量均實現增長,2022年公司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88億元后(占2022年歸母凈利潤的48.3%,遠高于2019-2021年14.3%的平均水平),公司資產質量得以夯實,預計2023年業績有望實現正增長。我們維持盈利預測不變,預計2023-2025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20.6/239.4/258.6億元,同比增長20.9%/8.5%/8.0%,EPS分別為1.66/1.81/1.95元,當前股價對應PE為5.3/4.9/4.5倍。隨著煤炭價格逐漸趨穩,公司業績穩定性也將提升,此外公司在建煤礦及煤化工項目陸續投產、分紅比例有望提升,預計公司同樣將獲得估值提升。維持“買入”評級。
2023年公司商品煤產量13422萬噸,同比+12.6%,其中12月商品煤產量1081萬噸,同比+22.4%,環比-3%。銷量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銷量28493萬噸,同比+8.4%,12月商品煤銷量2344萬噸,同比+19.5%,環比+1.2%,其中2023年公司自產商品煤銷量13391萬噸,同比+11.3%,12月自產商品煤銷量1166萬噸,同比+32.2%,環比+7.5%。(2)煤化工業務:產量方面,2023年公司聚烯烴/尿素產量為148.7/206.6萬噸,較2022年+0.5%/+12.6%,其中12月聚烯烴/尿素產量為12.7/17.9萬噸,同比-1.6%/持平,環比+5%/+3.5%。銷量方面,2023年公司聚烯烴/尿素銷量為147.9/214.5萬噸,較2022年+0.7%/+19.4%,其中12月聚烯烴/尿素銷量為13/15.1萬噸,同比-8.5%/+16.2%,環比+5.7%/+12.7%。(3)煤礦裝備業務:2023年煤礦裝備產值114.3億元,同比+14.8%,其中12月煤礦裝備產值9.3億元,同比+47.6%,環比+31%。
為確保煤炭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煤炭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煤炭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我國煤炭分布范圍較廣,在許多省市都有產出。其中,山西、內蒙古和陜西三地是我國傳統的產煤大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省原煤產量為119316.2萬噸,產量地最高;其次為內蒙古,2021年產量為103896.1萬噸;第三為陜西省,2021年產量為69993.8萬噸。
煤炭作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為國民經濟蓬勃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改革開放45年,煤炭行業深化改革、煤礦人賡續奮斗,讓整個行業發生巨變。
由弱到強,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全國煤炭產量從1978年的6.2億噸增加到2022年的45.6億噸,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煤炭大國。
從傳統開采方式到現代化礦山建設,我國煤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巨大進步。45年間,大型煤炭企業采煤機械化程度由32.5%提高至99.01%,煤炭行業始終站在科技前沿,引領整個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煤炭產業結構得到顯著優化。45年間,經歷市場化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行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
近年來,我國煤礦開采工藝和裝備水平明顯提升。露天礦工藝設計持續優化,標準規范不斷完善,開采工藝正由單斗—卡車間斷工藝向半連續、連續工藝轉變,且逐漸向綜合開采工藝方向發展。在井工礦開采上,充填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無煤柱開采等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得到推廣,煤炭資源回收率顯著增加。
《2022年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我國煤炭行業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國原煤入洗率由10年前的56%提高到69.7%,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由62%提高到79.3%,土地復墾率由42%提高到57.8%;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占比達94%左右;大型煤炭企業原煤生產綜合能耗下降到9.7千克標煤/噸。
“作為傳統能源行業,煤礦已由過去增量式開發進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努力實現生產精細化、設備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安全高效化、綠色低碳化,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發展,建立全周期、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相互協同的綠色低碳發展體系。”中煤科工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向陽說。
煤炭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我國煤炭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等地,不少煤礦集中位于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近年來,通過在礦區生態重建理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創新,多個礦區涌現出一批綠色礦山建設樣板。
通過腐殖土回收、地下水恢復、放坡覆土、恢復植被物種等治理手段,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的伊敏露天礦“開礦不見礦、礦在美中藏”;黃土高坡上的平朔礦區堅持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形成了“剝離、開采、回填、復墾”一體化綠色礦山建設模式;青藏高原海拔高處的木里礦區通過構建水系連通、引水代填,讓多年的開采“傷疤”實現兩年見綠。
2023年7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從嚴從緊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規模,確保煤保供政策優先性。我們認為在此背景下,未來有限的化工用煤指標將更集中在龍頭企業,煤化工龍頭企業有望持續提升市占率和盈利能力。此外,《通知》指出,鼓勵新建現代煤化工項目承擔相應的技術創新示范升級任務,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快產業技術優化升級。現代煤化工龍頭企業具備更大的經營規模,更充分的產能儲備,更高的研發費用投入,在產業技術創新上具有顯著先發優勢。
通過梳理發現,在礦區生態治理過程中,由于各個礦區所處地理環境不同,治理與修復時需要把握的技術難點也因地而異。如黃河流域礦區的治理重點在控制水土流失,而云南礦區及周邊多數土地不能滿足農業種植需求,需要對土壤進行提質增效。
更多煤炭運輸市場調研消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煤炭運輸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煤炭運輸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隨著煤炭運輸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煤炭運輸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詳情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23年12月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報告。2023年12月份,從行業看,隨著棉紡織行業年前補庫行情...
園林綠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
近年來,由于消費者審美的轉變及環保意識的逐漸加強,窗簾不僅體現一個房間的表情,也反映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情趣,一...
煤層氣(瓦斯)被稱為煤礦“井下殺手”,但同時也是高效清潔的能源。近年來,山西省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讓煤...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
全球鉀 5%應用在工業上,95%作為肥料應用在農業上。鉀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植物生長和發育必需的三大營養元0...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