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不再依賴CPU、存儲器等單一器件發展,移動互聯、三網融合、多屏互動、智能終端帶來了多重市場空間,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為市場注入新活力。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多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所聚集的技術創新活力、市場拓展能力、資源整合動力以及5
集成電路(IC)是現代電子工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多個領域。近年來,隨著全球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本文將分析集成電路的進出口現狀及未來趨勢。
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游是為集成電路設計、晶圓制造、封裝和測試環節提供所需軟硬件材料及設備的支撐產業,包括技術服務、EDA 工具授權、半導體設備與半導體材料四類;下游為終端應用,包括工業、消費、計算、通訊、軍工等行業客戶。隨著產業分工高度專業化,集成電路產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協同性要求越來越高,共同支撐整個產業穩步前進。
集成電路產業不再依賴CPU、存儲器等單一器件發展,移動互聯、三網融合、多屏互動、智能終端帶來了多重市場空間,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為市場注入新活力。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多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所聚集的技術創新活力、市場拓展能力、資源整合動力以及廣闊的市場潛力,為產業在未來5年~10年實現快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奠定了基礎。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集成電路進出口現狀
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出口總額持續增長,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國之一。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微處理器、存儲器、邏輯電路、模擬電路等。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等地區,其中亞洲市場占據最大份額。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總額4796億塊,同比下降10.9%;出口數量總額2678億塊,同比下降2%;貿易逆差2117億塊,同比下降20.1%。近五年進口數量總額26421億塊,出口數量13404塊,貿易逆差13016億塊。
從金額看,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3502億美元,同比下降15.7%;出口金額總額1364億美元,同比下降11.4%;貿易逆差2138億美元,同比下降18.3%。近五年進口總額18539億美元,出口總額6623億美元,貿易逆差11916億美元。
從進出口均價看,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均價未延續上升趨勢,進出口均價均出現下降,近五年進口均價普遍高于出口均價。2023年,集成電路進口均價為0.73美元/塊,出口均價0.51美元/塊。
盡管中國集成電路出口規模龐大,但同時也在大量進口集成電路產品。進口產品主要包括高端微處理器、存儲器、FPGA等高端產品。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在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
從進口看,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主要進口國家或地區有: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越南、美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中國臺灣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海外進口地,其占據了我國進口市場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國家或地區中,僅日本進口額同比增加,其余全部下滑,下滑比例最大的是美國,同比下降31.8%。
從出口看,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有: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國、德國等。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海外出口地,其占據了我國海外市場超過近70%的市場份額。從單獨國家或地區看,排名前十的國家或地區中,有7個國家或地區出口額同比下降,僅印度、美國、德國上升,其中印度上升比例最大,同比上升34.3%。此外,新加坡出口額下降比例最大,達到42.5%。
集成電路進出口未來趨勢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但國內需求多通過進口滿足,尤其以高端芯片的需求缺口較大。為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大量法規、政策推動集成電路國產化。
國內集成電路企業起步較晚,因此在技術、質量和規模上都與國際龍頭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近年來,擁有領先技術的集成電路企業的快速崛起,使中國高性能集成電路水平與世界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本土企業的持續發展填補了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部分空白,在一些技術領域甚至超越了國際先進水平,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在未來幾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將呈現出本土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的態勢。
隨著全球電子產業的持續發展,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物聯網、5G等新興領域,集成電路的需求將不斷增長,推動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集成電路產業正面臨技術創新的浪潮,如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向更高技術水平和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這將有助于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進口替代。
全球產業布局加速調整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集成電路產業的全球布局正在加速調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國之一,正逐漸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也將積極參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合作與競爭,推動全球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
當前,全球貿易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貿易保護主義、技術封鎖等。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對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定影響,如關稅上調、出口限制等。因此,未來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環境將更加復雜多變,需要關注并應對各種潛在風險。
總體來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技術創新和全球產業布局調整將推動產業向更高技術水平和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然而,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也需要引起關注。因此,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應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積極應對各種潛在風險,推動集成電路進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集成電路已經成為了現代電子工業的基石,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信、航空航天、醫療、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近年來,隨著擁有領先技術的集成電路企業的快速崛起,中國高性能集成電路水平與世界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縮小。
不僅如此,本土企業的持續發展填補了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部分空白,在一些技術領域甚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預計在未來幾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將呈現出本土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的態勢。
現階段,我國集成電路較為依賴進口市場、貿易逆差較大,高端集成電路產品不能自給已經成為影響產業轉型升級乃至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集成電路發展自主安全的意愿及需求極為迫切。為此,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程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集成電路被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起列為“十四五”時期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領域。
集成電路產品的下游應用,尤其是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和智能家居等領域,對產品重量、厚度有著較高的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集成電路廠商一方面需要改進芯片的結構設計、優化內部器件布局和制造工藝,進而縮小產品大小,從而在單片晶圓的尺寸固定的情況下,產出更多的芯片數量,最終降低產品單位成本;另一方面,集成電路廠商可以根據終端需求靈活選擇封裝形式,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基礎上縮小成品芯片的尺寸。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到,要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集成電路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對于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工程,首先要補齊關鍵技術短板,集中突破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通用處理器、云計算系統和軟件關鍵技術一體化研發;另外,要重點布局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神經芯片、第三代半導體等新興技術。
經過多年部署,我國目前主要有四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區域。
未來,欲了解更多關于集成電路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也包括被動組件等)小型化的方式,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制作在一...
查看詳情
變頻器是應用變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通過改變電機工作電源頻率方式來控制交流電動機的電力控制設備。變頻器主要由整流...
缺鈣人群主要是以中老年人和小孩為主要群體,其中中老年人的市場占比最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給鈣片消費市場奠定了基...
輕工行業是指以輕工業產品生產、加工、貿易為核心的產業體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輕工行業在國民經...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便利性的需求增加,軟包裝行業正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在食品、飲料和化妝品等行業,軟包裝以其良...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便利性的需求增加,軟包裝行業正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在食品、飲料和化妝品等行業,軟包裝以其良...
融資租賃行業是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近年來在全球范圍...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