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力輸送系統是利用氣流的能量,在密閉管道內沿氣流方向輸送粉粒體物料的成套裝備,是流態化技術的一種具體應用。氣力輸送系統通過特定的供料裝置,將被輸送的物料定量送入管道,利用正負壓氣體(空氣、氮氣、二氧化碳或氯甲烷等)將物料輸送到指定地點,并保證所有輸送設備和儀表通過控制系統實現自動、有序、安全地運行。
氣力輸送系統布置靈活、操作方便,可進行水平、垂直或傾斜方向的輸送,在輸送過程中還可同時進行物料的加熱、冷卻、干燥和分級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學操作。
二、氣力輸送系統行業整體發展狀況
(1)國際發展現狀
氣力輸送技術始于十九世紀末的英國,經過一百余年的發展及實踐,在技術及設備方面取得很大進展。目前,在國外發達國家,氣力輸送行業已成為工業自動化以及智能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氣力輸送設備廣泛應用于石化、鋼鐵、精細化工、橡膠、食品醫藥等領域。
根據《氣力輸送系統的全球市場:產業趨勢,占有率,規模,成長率,機會,預測(2022年~2027年)》報告:全球氣力輸送系統市場在2021年達到284億美元,在2022-2027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80%,預計2027年全球市場氣力輸送系統規模將達到405億美元。隨著工業自動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未來全球氣力輸送行業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2)國內發展現狀
氣力輸送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末才開始有所研究,60年代以后,倉泵正壓氣力輸送技術開始在國內得到應用,改革開放后,石化、化工行業相繼進口了大量聚烯烴裝置配套的氣流輸送系統,直到21世紀初逐漸開始國產化系統替代進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業的生產規模在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也在升級轉型,化工、水泥、制藥、火力發電、糧食加工等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物料的純度要求、輸送效率及環境保護等問題更為重視,諸多行業普遍采用粉粒體輸送設備或利用相關設備改造取代人工。目前,氣力輸送系統在石化、化工等行業中已實現大規模應用,在食品、制藥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在硅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國民經濟新興行業和領域逐步推廣應用。
氣力輸送是以密封式輸送管道代替傳統的機械輸送物料并能夠同時完成物料處理的一種工藝過程,能夠實現高效、清潔生產。隨著制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提升,未來氣力輸送系統的應用領域將會持續擴張。因此,氣力輸送行業整體市場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氣力輸送行業以石化、化工行業的合成樹脂為主要應用領域。由于我國石化、化工行業正處于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隨著合成樹脂應用需求的不斷攀升,產業不斷向高端化、差異化等方向發展,產業擴張和結構升級將為氣力輸送技術帶來更多的機會與挑戰。
(1)合成樹脂行業發展
①下游合成樹脂需求旺盛,自給存在缺口
合成樹脂是人工合成的一類高分子量聚合物,是制造塑料、合成纖維等材料的基礎原料。合成樹脂產業作為石化、化工產業的重要部分已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樹脂生產國和消費國。在生產端方面,我國合成樹脂產量整體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2015年至2021年,我國合成樹脂產量由7,807.70萬噸增長至10,765.4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50%;在消費端方面,2015年至2021年,我國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由10,407.30萬噸增長至13,077.7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3.88%。國內合成樹脂存在一定消費缺口,總體需求旺盛。受技術能力的影響,國內仍有部分品種的合成樹脂需要大量進口。
圖表:2015-2021年我國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
數據來源:《中國塑料工業年鑒》
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其他高級烯烴的聚合物并稱“聚烯烴”,屬于產量最大、應用最為廣泛的合成樹脂材料。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數據,2022年底,國內聚乙烯產量約為2,531.59萬噸、總需求量約為3,878.33萬噸,2017年至2022年國內聚乙烯產量、總需求量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45%和7.01%。2022年進口依賴度約為34.72%,隨著國內聚乙烯產能產量的釋放,進口依賴度有所下降,但整體仍處于較高水平。
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其他高級烯烴的聚合物并稱“聚烯烴”,屬于產量最大、應用最為廣泛的合成樹脂材料。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數據,2022年底,國內聚乙烯產量約為2,531.59萬噸、總需求量約為3,878.33萬噸,2017年至2022年國內聚乙烯產量、總需求量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45%和7.01%。2022年進口依賴度約為34.72%,隨著國內聚乙烯產能產量的釋放,進口依賴度有所下降,但整體仍處于較高水平。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數據,2022年底,國內聚丙烯產量約為2,965.45萬噸、總需求量約為3,408.11萬噸,2017年至2022年國內聚丙烯產量、總需求量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9.00%和6.60%。2022年進口依賴度約為12.99%。
預計到2027年,我國聚乙烯產量將達到3,937.68萬噸,聚丙烯產量將達到4,664.40萬噸,聚烯烴總需求缺口約1,536.36萬噸。
“十四五”以來,國家和地方各部門和相關協會紛紛出臺石油、化工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推進石化、化工項目建設,進行技術改造、做大優勢、補充短板和轉型升級,石化、化工建設項目方興未艾。
民營煉化企業抓住政策窗口期,布局上游煉化產能,加快發展大規模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如恒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盛虹石化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等。
國際石化巨頭也以獨資、合資的方式布局中國石化行業,如德國巴斯夫獨資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資的福建古雷石化項目、科威特國家石油有限公司合資的廣東湛江煉化一體化項目、埃克森美孚獨資的惠州乙烯項目、沙特阿美合資的華錦阿美項目等,為中國石化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和驅動力。
與此同時,國有石化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也以獨資和合資等形式開展項目新建和擴能改造,地方石化、化工企業建設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穩步推進,如裕龍島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等。
近年來,受益于民營石化、化工的政策機遇、國際國內石化、化工巨頭加快布局,國內石化、化工行業新建、改造的大型項目紛紛規劃和建設,擬實施的100萬噸以上的項目超過20個,給公司等裝備提供商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想了解更多輸送管道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的相關內容,可關注中研網《2024-2029年中國輸送管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