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多元化應用場景的開拓,如分布式光伏、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交通等,擴大太陽能行業的市場規模。此外,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太陽能技術和產品的全球化應用。
近年來,太陽能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得太陽能發電變得更加高效和經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不斷提高,生產成本逐漸降低,使得太陽能發電在商業應用上更加具有競爭力。太陽能儲能技術的發展也為太陽能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能夠解決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太陽能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我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清潔能源發電比例持續提高。中國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了50%。
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達到創紀錄水平
沙特阿美CEO表示,盡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但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達到創紀錄水平;全球正在尋求可再生能源機遇;關注太陽能、風能和碳捕集。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太陽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太陽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太陽能行業的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在電力、交通、建筑等領域,太陽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潛力更加巨大。
在眾多新能源中,風能、太陽能因其清潔、易獲取、可再生、分布廣等優質屬性,被認為是實施可再生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替代戰略中最有潛力的兩種可再生能源。武強介紹說,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和多重利好政策刺激下,我國風能、太陽能開發規模呈現快速擴張態勢,累計和新增裝機規模均長期穩居世界第一,在裝機規模、利用水平、技術裝備、產業競爭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正成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升級的主導力量。
“當前,風能、太陽能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預計會在我國新型能源體系中迅速占據主體地位。”武強指出,但其發展勢頭強勁的背后存在“大規模、弱支撐”、“重裝機、輕發電”、“重制造、輕回收”等問題。
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扶持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如稅收優惠、補貼政策等,為太陽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國際合作也在不斷加強,共同推動全球太陽能行業的發展。
江蘇光伏企業積極奔赴世界各地參展。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光伏企業營收達到約7000億元人民幣,光伏電池產量達到175GW。成績的背后,是江蘇光伏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以及積極擁抱全球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面對2024年能源轉型“熱辣滾燙”的市場需求,光伏企業以高質量發展迎接挑戰與機遇。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披露,2023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96.29GW, 同比增長88%。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253GW,占到光伏裝機總規模的42%。
高速增長、規模壯大的同時,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也遇到了諸多“成長的煩惱”。分布式光伏仍然吸引著產業最大的熱情和注意力。
過去三年,分布式光伏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新增裝機規模從2020年的15.52GW增長至2023年96.29GW。每年的增幅都在七、八成,2023年增速更是近九成。
此外,按照2023年前九個月的數據來看,中國分布式光伏的市場開發呈現“南移”趨勢,傳統的分布式大省山東、河北增速放緩,江蘇、安徽、浙江異軍突起,江西、湖南、福建等省份的戶用光伏也顯著增加。
山東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斌認為,2023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規模96-97GW的水平有點過熱,理想的狀態是80-100GW之間。如果增長過快,會讓更多上游的制造企業再擴產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張曉斌對市場格局的判斷是,2024年可能南方市場持續保持熱度,江西、廣西、福建等市場表現可能將超出預期。
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薄膜太陽能發電板因其產業鏈更短、原材料消耗少、滿足定制化需求、熱斑效應小、弱光性強且溫度系數低、色彩豐富、透光率可調等明顯優勢,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其中,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建筑集成光伏)將光伏產品與建筑有機結合的技術,不僅具有發電功能,還能滿足建筑的結構性、采光性、美觀性和節能性等要求,可廣泛用作建筑的幕墻、窗間墻、采光頂、遮陽板等,隨著光伏發電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光伏建材產品的不斷豐富,光伏與建筑結合的場景會越來越豐富。
太陽能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多元化應用場景的開拓,如分布式光伏、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交通等,擴大太陽能行業的市場規模。此外,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太陽能技術和產品的全球化應用。
整合產業鏈資源:建立完善的太陽能產業鏈,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產業鏈整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整體效益。
提升公眾意識:加強太陽能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公眾對太陽能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通過教育、媒體等途徑,推動綠色生活理念的普及,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綜上所述,太陽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公眾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引導、市場培育、產業鏈整合以及公眾意識提升等綜合措施,推動太陽能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太陽能行業報告對中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太陽能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太陽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太陽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太陽能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太陽能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
查看詳情
石油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能源來源,其市場需求與全球經濟狀況密切相關。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和能源需求的提升,石油開采...
低空經濟領域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和變革,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市場前景。低空經濟以通用航空產業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
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激光、核磁共振等新技術均在量子...
借助AI技術,各行各業能夠更好地進行銷售預測和需求預測,企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和服務,擴大業務價值。當前,...
風能發電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裝機規模持續增長,尤其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等地,風能發電已成為重要的能源供應方式。在中...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提升。數據要素×科技創新引...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