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提升,我國已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大國。與此同時,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結構有待優化、碳排放量大等問題也不斷顯現,可持續發展、能源轉型、能源安全等成為我國重點發展領域。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
根據《“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4-2029年氫能源行業競爭格局及》分析,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提升,我國已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大國。與此同時,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結構有待優化、碳排放量大等問題也不斷顯現,可持續發展、能源轉型、能源安全等成為我國重點發展領域。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實現“雙碳”目標為總體方向,明確了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氫能作為高效低碳的能源載體,綠色清潔的工業原料,在交通、工業、建筑、電力等多領域擁有豐富的落地場景,未來有望獲得快速發展。
從全球角度來看,當前氫能產量約7,000萬噸,且主要為化石能源制氫。隨著全球低碳轉型進程的加快,氫能特別是清潔氫能將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際主要能源機構的預測,到2050年,氫能產量將達到5-8億噸區間,且基本為以藍氫和綠氫為代表的清潔氫能。從占比角度來看,氫能有望從目前僅約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以上的占比。
圖表:主要國際能源機構對2050年全球制氫量的預測,億噸
數據來源:Statista,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自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氫能產業熱度攀升,發展進入快車道。2021年中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同比增長32%,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中國氫能產業聯盟預計到2030年碳達峰期間,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約4,000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5%, 其中可再生氫供給可達約770萬噸。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氫氣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約為20%,其中70%為可再生能源制氫。
氫能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制氫,中游氫儲運、加氫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其主要應用場景分布于交通、工業、發電以及建筑領域。
制氫:電解水制氫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綠色氫能生產方式,特別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是目前眾多氫氣來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藝,與全球低碳減排的能源發展趨勢最為吻合。目前電解水制氫主要有3種技術路線:堿性電解(AWE)、質子交換膜(PEM)電解和固體氧化物(SOEC)電解。其中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相對最為成熟、成本最低,更具經濟性,已被大規模應用。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已實現小規模應用,且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效率較高,發展前景好。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目前以技術研究為主,尚未實現商業化。
圖表:三種氫能分類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儲能和運輸: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已進入商業應用階段,而有機液態儲氫、固體材料儲氫尚處于技術研發階段。其中,氣態儲氫是目前發展相對成熟、應用較廣泛的儲氫技術,但該方式仍然在儲氫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存在瓶頸。長管拖車為主的氣態運輸,是當前較為成熟的運輸方式。
加氫站:從規模來看,2021年中國新建100座加氫站,累計建成數量達218座,位居世界首位。2022上半年國家進一步統籌推進加氫網絡建設,全國已建成加氫站超270座。從區域分布來看,當前我國加氫站可實現除西藏、青海、甘肅外的省份全覆蓋,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區域集中性特征,位列前4的省份依次為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
應用場景:目前工業和交通為主要應用領域,建筑、發電等領域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據預測,到2060年工業領域和交通領域氫氣使用量分別占比60%和31%,發電領域和建筑領域占比分別為5%和4%。交通領域:燃料電池汽車是交通領域主要應用場景,未來有望實現高速增長。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出現下降,但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同比增加49%和35%;今年以來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進一步增加,上半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1,804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顯示,計劃到2025年我國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5萬輛。據此計算,未來幾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的年均增長率將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主要包括燃料電池系統、車載儲氫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等。其中,燃料電池系統是核心,成本有望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而下降。燃料電池汽車適合重型和長途運輸,在行駛里程要求高、載重量大的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工業領域:氫不僅作為工業燃料,也可以作為工業原料幫助工業減碳發展。在氫冶金、合成燃料、工業燃料等的帶動下,2060年工業部門氫需求量將達到7,794萬噸,接近交通領域的兩倍。例如,在鋼鐵領域,2020年國內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約18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按照2030年減碳30%目標,需減排5.4億噸,面臨巨大挑戰。氫冶金是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革命性技術,綠氫有望逐漸成為化工生產常規原料。就化工行業而言,氫氣是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精煉和煤化工行業中的重要原料。目前,工業用氫主要依賴化石能源制取。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持續下降,到2030年國內部分地區有望實現綠氫平價,綠氫將進入工業領域,逐漸成為化工生產常規原料。
發電領域:氫能發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氫能用于燃氣輪機,帶動電機產生電流輸出,即“氫能發電機”。氫能發電機可以被整合到電網電力輸送線路中,以此實現電能的合理化應用,減少資源浪費。另一種是利用電解水的逆反應,氫氣與氧氣(或空氣)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水并釋放出電能,即“燃料電池技術”。燃料電池可應用于固定或移動式電站、備用峰值電站、備用電源、熱電聯供系統等發電設備。目前兩種氫能發電均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燃料電池發電成本大約2.5-3元/度,而其他技術發電成本基本低于1元/度。降低成本是氫能在發電領域發展的關鍵。
建筑領域:氫能供熱供暖在建筑中不占優勢,初期在建筑中主要采用混合氫氣。氫氣在建筑中的應用相對有限,與天然氣供熱等比較,氫氣供熱在效率、成本、安全和基礎設施的可得性等方面均有短板。早期氫氣在建筑中的使用將主要是混合形式,在2030年代后期,純氫在建筑中的使用有望超過混合氫氣。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氫能源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十四五”規劃時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這個變局中,世界經濟中...
查看詳情
近年來,全球癌癥檢測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于癌癥患者數量的增加、人們對癌癥篩查意識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的進...
共享住宿行業是共享經濟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指的是房源所有者或經營者通過共享住宿平臺發布戶型、實景、設施、價格...
2024年被普遍認為是國產AI大模型全面商業落地的元年,隨著AI大模型創作的多模態內容越來越豐富,AI安全問題受到全球高...
分子診斷行業市場現狀分析顯示,該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且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較高的...
共享員工(也稱為“共享用工”)是指不同用工主體之間為調節特殊時期階段性用工緊缺或富余,在尊重員工意愿、多方協商...
多地啟動醫療設備更新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