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引發劑行業發展概述
光引發劑,又稱光敏劑或光固化劑,是一類能在紫外光區(250-420nm)或可見光區(400-800nm)吸收一定波長的能量,產生自由基、陽離子等,從而引發單體聚合交聯固化的化合物。
光固化技術是一種高效、環保、節能的出色的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和加工技術, 被譽為21 世紀綠色工業的新技術。光固化技術自 20 世紀 80 年代在中國逐步發展,進入21 世紀,我國的光固化產業獲得快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光固化原材料和配方產品的生產大國,特別是光引發劑已成為世界上大的生產和出口國家。
光引發劑的概念是隨著UV固化技術工業化的實現而被引出的,20世紀60年代,光引發劑發展初期,產品種類比較單一,且存在黃變、光引發劑速度較慢等問題,隨著光引發劑行業企業數量的增多和相關研究的深入,光引發劑產品種類不斷增加,產品性能不斷改善。
2000年左右,中國部分化工企業開始進入布局光引發劑產品,并憑借低廉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在國際光引發劑市場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2000年以后,隨著各國對環境保護問題重視程度的提高,行業下游需求快速增長,光引發劑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目前在中國,光引發劑應用的主要固化材料領域為 PCB 油墨、電子產品(如集成電路、液晶顯示、 LED 等)的細微加工、UV 涂料等。
隨著各國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重視,輻射固化技術的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從最初的印刷板材制造發展到光電子、信息和通信產業中。當前,下游輻射固化產品(如UV涂料、UV油墨、UV膠粘劑、光刻膠等)已廣泛應用于PCB電路板、微電子加工、造紙、顯示、家用電器、木器加工、家庭裝修、汽車、印刷、機械、3D打印、體育運動產業、生物醫學、光纖通訊等行業,下游應用的不斷拓展帶動了光引發劑市場的不斷擴張。
受益于光固化市場的整體發展,光引發劑的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根據Lucintel的統計,2016-2021年,全球光引發劑市場規模以5.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2021年已經達到10億美元。
據中國感光學會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光引發劑產量約56800噸,約占全球總量的80%,總產值達48.3億元,較2020年增長25%,我國的光引發劑產業已經擺脫了過去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的現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光引發劑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分析:
然而,在我國光引發劑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眾多機遇與挑戰。
隨著《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辦法》等政策不斷出臺,從國家到地方,環境政策日益嚴峻,油墨、涂料等行業面臨著綠色化轉型的壓力,光固化技術作為業內認可的綠色化生產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油墨、涂料行業存在的高VOC排放、高能耗等問題。
此外,對于相對傳統的自由基光固化而言,存在氧阻聚問題、收縮率大、附著性不佳等固有難題,陽離子固化從技術原理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但仍存在產品品種較少,產品性能單一,原材料成本較高的問題。
較于發達國家,國內光引發劑行業利潤微薄,亟需通過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引發劑實現產業轉型,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提升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
報告對中國光引發劑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光引發劑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光引發劑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光引發劑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