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作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隨著近年來稀土礦被大量開采,全球儲量越來越少;中國等稀土儲量大國加強對于稀土資源和環境的保護,稀土開采和供應正在減少;逐漸攀升的稀土價格,也使得稀土下游生產成本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大量含有稀土元素的電子產品廢物的出現也為稀土回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在資源短缺、成本大幅提高和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稀土回收產業在一些國家逐漸被重視起來。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稀土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稀土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前景研究
稀土回收產品廣泛應用于永磁體領域,是稀土下游最大的消費板塊。永磁體在風力發電、新能源車、變頻空調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稀土回收產品還應用于催化劑、玻璃、陶瓷、熒光粉、合金制造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稀土回收是稀土原料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生產為首先加工成形狀一致的毛坯料,隨后根據用戶的需求,經過機械加工得到不用類型的成品。
當前,各國積極開發稀土循環利用,稀土再生技術已在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我國也應加強稀土末端循環回收的發展戰略意識,完善稀土廢料回收產業鏈布局。
未來隨著廢料市場的競爭加劇,行業內的主要競爭點將集中于原料獲取、產能規模以及技術先進性三大方面,有望形成幾家大型稀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主導廢料回收市場的發展格局。
根據QYR(恒州博智)的統計及預測,2023年全球稀土回收市場銷售額達到了237.2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1334.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28.4%(2024-2030)。然而,也有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稀土金屬回收市場規模為2.66億美元,這一差異可能源于統計口徑和范圍的不同。
中國市場在過去幾年變化較快,但具體數據(如2023年的市場規模及全球占比)在提供的資料中未明確給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稀土產量的增加和回收技術的提升,中國稀土回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主要企業:全球稀土回收核心廠商主要包括華宏科技、中稀天馬、信豐新利(北方稀土)、銀海新材(金力永磁)、恒源科技、REEcycle以及日立金屬等。這些企業在稀土回收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市場集中度:稀土回收市場的集中度較高,前五大廠商占有全球大約57%的份額。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政策的推動,預計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需求增長:稀土元素在軍事、電子、汽車和通信行業等新興技術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推動了稀土回收市場的增長。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綠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稀土元素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稀土資源的保護和回收利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稀土回收產業的發展。例如,《“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將稀土產業明確為技術創新重點方向。
技術進步: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稀土回收利用產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稀土回收利用率和產品質量。
稀土元素作為稀缺資源,其開采與提煉成本高昂,且對原生環境的破壞不容忽視。因此,稀土回收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資源稀缺性和環保要求。
技術瓶頸:盡管稀土回收技術不斷進步,但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需要突破。例如,如何提高稀土回收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等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
市場競爭:隨著稀土回收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以應對市場變化。
綜上,稀土回收利用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以應對市場變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稀土回收利用行業報告對中國稀土回收利用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稀土回收利用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稀土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