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演藝行業經歷四十多年的發展,大體可分為起步階段、初步發展階段、快速發期階段和多元化發展階段四個階段,我國演藝行業深入改革由國有制主導轉向市場化探索,憑借互聯網平臺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演藝產業布局逐漸完善。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官微消息,2023年,在相關政策鼓勵和消費需求推動下,全國演出市場體系日益完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在恢復和擴大消費尤其是拉動文旅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演藝行業上游主要為內容制作方,行業生態碎片化,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且利益聯系密切,以藝人資源及內容為核心競爭力;中游主要為場地、票務方、贊助方,下游主要為消費者。根據QuestMobile,2023年大麥平均MAU為2225萬人,占主要票務平臺的57.4%;2023年1—6月大麥交易金額超過70億元,貓眼娛樂市占率位列第二。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演藝行業深度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演藝行業現狀
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在逐步恢復中實現加速發展,演出業在打破傳統格局、拓展發展空間方面呈現令人欣喜的變化。“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成為2023年的文旅消費新潮流。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景點、商業空間、城市街區探索“演出+”,并實現“破圈”效應,更多以演藝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形成高效閉環,以新模式、新場景帶動新消費。
近年來隨著演藝與旅游的結合日益緊密,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許多旅游景區推出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將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演藝活動相結合,打造出獨特的旅游體驗,實現文化與旅游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演藝行業深度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產階級的崛起,促使人們對文化娛樂的更高需求,音樂劇、脫口秀、沉浸式戲劇等新興演藝形式快速崛起,深受光大消費者追捧,尤其是大城市和新興城市,已成為演藝市場的熱點區域。
2024年以來,演出市場熱度持續升高。據燈塔專業版統計,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銷售票房在7月26日就已超過2023年全年。截至10月23日,全國演出市場銷售票房達到180.26億元,銷售票量3435.6萬張,場次數76.3萬,平均票價524.7元,高于去年的486.2元。從區域看,浙江、北京、江蘇、上海、四川、福建、山東、重慶、山西和天津依次排在前10。
演藝行業發展趨勢
未來,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繼續深刻影響演藝行業,線上售票、虛擬演出、在線直播等數字化手段將成為常態,為演藝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也拓展了觀眾的參與方式。
演藝產業研究員指出,隨著中國演藝產業的發展,產業間的投資與兼并重組趨勢愈演愈烈,其模式也日趨多樣化,我國演藝市場的主要投資模式包括IPO模式、收購模式、多方投資模式與國際投資模式等。近年出現的一些重大投融資事件也給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為演藝市場的整合與融合趨勢作了相應注釋。
想要了解更多演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演藝行業深度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