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且持續增長,特別是高齡化和失能化趨勢明顯,這將進一步推動養老護理需求的釋放。預計未來幾年,養老護理行業市場將持續擴大。
養老護理是指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監護和心理支持等服務,旨在幫助老年人保持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滿足其日常生活和健康需求。這包括日常起居的照顧、健康監測、身體康復、心理慰藉等多個方面,確保老年人得到全面細致的關懷。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占比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占比15.4%,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失能老年人約3500萬,占全體老年人的11.6%。據測算,到2035年,我國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600萬。隨著老年人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養老護理需求不僅限于基本照護,還包括陪伴、娛樂、健康管理等個性化服務。
養老護理模式
居家養老:作為主流模式,受到大多數老年人的青睞。居家養老成本較低,有家人陪伴,且隨著智能穿戴設備、遠程醫療等技術的應用,居家養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社區養老:通過建設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等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務。社區養老模式注重老年人的社交互動和精神慰藉。
機構養老:專注于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和康復服務。機構養老模式具有專業化、規?;膬瀯?,但成本相對較高。
挑戰:養老護理行業面臨護理人員數量缺口巨大、整體專業化水平低、護理人員結構不合理、流失率較高等問題。同時,養老護理服務和相關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機遇:政府對養老護理行業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行業發展。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向社會發布一批新職業、新工種,其中,在養老護理員職業下增設了社區助老員、老年助浴員2個工種。解決失能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問題,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15個城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2020年,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著眼建立獨立險種和確保制度長遠可持續,明確工作目標和制度框架,將試點擴大到49個城市,在更大范圍檢驗試點成效。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養老護理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養老、遠程醫療等新興服務模式正在積極推進,為養老護理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科技賦能: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將廣泛應用于養老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例如,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提供及時的健康管理和緊急救援服務。
跨界融合:養老護理行業將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融合,如醫療、旅游、文化等,共同打造綜合性的養老服務產業鏈。通過產業協同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專業化、多樣化發展:針對不同老年人的具體需求,提供更細分、更專業的護理服務。例如,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慢性病管理服務。
綜上所述,養老護理行業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企業也需要面對一系列挑戰和風險。因此,企業需要抓住市場機遇,加強產品研發和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和安全性,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并贏得市場競爭。
想要了解更多養老護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養老護理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