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9月,中康CMH監測O2O直送店藥品市場規模達72.0億元,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2.0%;O2O直送店占線下零售藥店渠道的重要性同比提升0.2%,占比達4.1%。O2O藥品市場“四類藥”有較快增長;感冒用藥、胃腸道疾病用藥、皮膚用藥位列品類前三;全身用抗感染藥物增速最快,達44.3%。
入冬后南北方濕冷、干冷的天氣,也讓很多人受到皮膚病的困擾。
皮膚病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皮膚病在國內是一種常見疾病,患病率高達40%-70%,且有些皮膚病不易根治,治愈后易反復。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皮膚病中最常見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與過敏性皮膚炎,不過隨著老化的退行性變化,老年性皮膚病,皮膚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膚病。
我們的報告《2025-2030年中國皮膚科用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皮膚科用藥市場規模
近年來,中國皮膚科用藥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2023年達到455.98億元的規模。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了這一增長,包括皮膚病發病率的上升、人們對皮膚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例如,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如空氣污染加重、工作壓力增大、飲食習慣改變等,痤瘡、濕疹、銀屑病等皮膚病的發病率有所增加,從而促使對相應治療藥物的需求增長。
皮膚科用藥產品類型
產品類型方面,皮膚科用藥市場涵蓋了化學藥、生物制劑和中藥等多種產品類型。化學藥在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其中外用制劑如糖皮質激素類、抗真菌類、抗生素類等藥物應用廣泛,用于治療多種常見皮膚病。生物制劑則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領域,主要針對一些難治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特應性皮炎等,具有靶向性強、療效顯著等特點,但價格相對較高。中藥皮膚科用藥也有其獨特的市場地位,一些傳統中藥方劑制成的外用制劑或口服藥在皮膚瘙癢、炎癥等方面有一定療效,且副作用相對較小,受到部分患者的青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皮膚科用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國內主要的皮膚科用藥有皮膚病用皮質激素制劑、創傷和潰瘍治療藥物、皮膚科用抗生素和化療藥、抗菌劑和消毒劑、皮膚科用抗真菌藥物。近年來,盡管沒有新的品種或廠家強勢進入市場,但受市場需求上升的推動,我國皮膚外用抗生素和化療市場仍然呈現較好的成長性。
皮膚科用藥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方面,目前皮膚科用藥的銷售渠道主要包括醫療機構(醫院、診所等)、零售藥店和線上電商平臺。醫療機構是皮膚科用藥的重要銷售渠道,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診斷開具處方,患者在醫院藥房取藥。零售藥店則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購藥途徑,尤其是對于一些常見皮膚病的非處方藥,消費者可以自行購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電商平臺在皮膚科用藥銷售中的占比逐漸增加。
皮膚科用藥行業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惡化,皮膚病患者人數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市場對皮膚病藥物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進而帶動市場規模的擴大,未來我國皮膚病藥物市場仍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就目前我國市場上的皮膚病藥物產品來看,抗真菌藥、抗生素、皮質激素等類別的皮膚病藥物占比較大,未來發展前景向好。
想要了解更多皮膚科用藥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皮膚科用藥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