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300萬新發心衰病例,在25歲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更是高達1210萬人,即每100人就有1.1人發生心衰,心衰已成為我國當前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我國約有50萬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等待心臟移植,而每年能夠完成的心臟移植手術僅900至1000例。
心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泵血,而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舒張和(或)收縮功能障礙,不能實現正常的心臟泵血。人工心臟就是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來維持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統計顯示,接受“人工心臟”移植后兩年的患者生存率最高可達84%。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人工心臟需求日益增長。
人工心臟按功能可以分為心室輔助裝置(VAD)和全人工心臟(TAH)。心室輔助裝置是一種用于輔助心臟循環的機電泵,安裝在患者心臟周圍,而全人工心臟則是用新的心室和瓣膜來替換患者的自然心臟。
人工心臟產業現狀調研
ReportLinker數據顯示,全球心力衰竭治療器械市場預計將于2025年達到140億美元。由于現在美國為心衰領域的主要市場,目前未有任何進口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國內企業正迎來巨大機遇,我國的心衰市場未來將是一片藍海。
人工心臟技術不斷進步,涵蓋了磁懸浮、液力懸浮等,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新材料、微型化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的引入,提高了人工心臟的性能和耐用性。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人工心臟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政府對人工心臟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通過資助研發、降低醫療器械的市場準入門檻、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等方式來促進市場增長。多地已將人工心臟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如北京、廣東等地,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進一步激發了市場需求。
據此前報道,北京市醫保局發布通知,植入式左心室輔助泵安裝術、左心室輔助泵及導管固定裝置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北京安貞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四家醫院移植“人工心臟”可以醫保報銷。
相比植入式人工心臟,目前應用較多的介入式治療手段主要有體外膜肺氧和(ECMO)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s),前者是通過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動脈或靜脈系統,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維持人體臟器組織的氧合血液供應;后者則是通過物理作用,提高主動脈內舒張壓,增加冠狀動脈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
我們的報告《2025-2030年人工心臟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人工心臟市場上存在多家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包括永仁心醫療、同心醫療、核心醫療和航天泰心等國內企業,以及雅培和美敦力等外資企業。這些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升了自己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人工心臟產業發展趨勢預測
未來研究將致力于開發更耐用、更穩定的材料和技術,以延長人工心臟的使用壽命,降低患者更換設備的頻率。人工心臟將向小型化、輕量化方向發展,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優化能源效率與血液相容性,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凝血等并發癥。
未來的人工心臟將集成更多傳感器和智能芯片,實現對心臟狀況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并根據需要自動調整參數,實現智能化治療和管理。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心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人工心臟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報告對我國人工心臟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人工心臟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