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是指在保險經營機構與投保人之間,專門從事保險業務咨詢、風險管理及銷售等中介服務,依法獲取傭金或手續費的單位或個人。現代保險中介主要分為三類:保險專業中介、保險兼業代理和保險營銷員。保險專業中介進一步包括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
近年來,保險中介行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可以歸因于多個因素。首先,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了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們對保險產品的認知與接受度不斷提升。其次,國家對保險市場的重視以及政策的支持也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保險中介行業將圍繞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展開深入研究,以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和客戶滿意度。這將為行業提供更多的技術與信息支持。預計到2027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的承保保費規模將達到16004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此外,隨著中國銀保監會不斷推動保險中介行業發展,特別是鼓勵保險經紀渠道的推廣,國內保險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國內保險中介行業客戶需求不斷增加。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展望研究報告》顯示:
一、市場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的保險中介行業經歷了顯著增長。從機構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末,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共計2578家,其中包括5家保險中介集團、1701家保險專業代理機構、496家保險經紀機構以及376家保險公估機構。另外,全國還有11070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介機構退出市場漸成常態,主要與車險領域率先推行“報行合一”有關,許多依賴出單、賺取差價卻缺乏專業能力的中介公司因承受巨大壓力而無奈退場。
從人員規模來看,近年來保險中介行業的人力規模在大幅縮減。據《2024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末,人身險公司保險營銷人員數量為281.34萬人,較2019年高峰時期的912萬人減少約631萬人,降幅達69.2%。同時,《中國保險年鑒2024》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為250.5萬人,銀行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為122.6萬人,這些數字在2024年預計將進一步減少。
二、市場前景
預計未來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預測,到2027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承保保費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6004億元。
波士頓咨詢報告也指出,預計未來保險專業中介渠道保費收入將保持高于行業整體水平1.5倍上下的增速,到2027年,保險專業中介體量可接近翻番,達成近1.2萬億元保費收入,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17%。
三、市場環境
監管環境趨嚴:在防范金融風險的背景下,監管部門對保險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多項政策的出臺提高了保險中介機構的準入門檻和經營成本,同時也對其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對保險中介機構的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技術革新加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保險中介機構可以積極擁抱新技術,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這將有助于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其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消費者需求多樣化:隨著消費者對保險產品認知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樣化,保險中介機構需要更加注重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發展趨勢
專業化、職業化轉型:在人力規模縮減的背景下,保險中介機構需要更加注重培育具有高素養和高產出的核心人才。通過加強培訓、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推動保險代理人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深度轉型。
跨行業合作拓展業務: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保險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趨勢日益明顯。保險中介機構可以積極尋求與科技公司、金融機構等建立戰略聯盟,拓展業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
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通過大數據和數字化平臺,保險中介機構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這將有助于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獲客效率和客戶服務能力。
優化負債結構,主推分紅險:近年來,保險公司正弱化對保費規模的追求,積極優化自身的負債結構。分紅險具有“固定+浮動”的收益特性,有助于保險公司追求更加靈活的負債成本,因此成為主推產品。
綜上,保險中介行業雖然面臨人力規模縮減等挑戰,但整體上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監管環境趨嚴、技術革新加速的背景下,保險中介機構需要積極應對挑戰,把握發展機遇,通過專業化、職業化轉型、科技賦能和跨行業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想了解更多中國保險中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展望研究報告》,報告對我國保險中介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